考核指标:建立适用多样本类型的新冠病毒现场便携式快检方法,申请相关发明专利;应用于哨点医院、出入境口岸、大型农贸市场、大型室内场所等现场,开展新冠病毒及其他冠状病毒常态化监测;完成新冠防控知识图谱软著1套;开发1个集成病原学泛环境监测数据和知识图谱服务工具云平台,在成都市10个卫生机构及社区应用;形成1套韧性社区建设指导方案。
2.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精准诊疗一体化建设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预防、筛查、诊治等一体化闭环管理,开展围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多学科会诊、转诊与智能随访机制,构建基于5G技术的、覆盖成都全域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精准诊疗一体化智能管理服务平台研究,最大程度降低婴儿死亡率、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考核指标:联合4个医联体单位,开展大数据智能提醒方案应用示范及推广研究。提供1套由不同学科、不同级别医院共同参与的儿童先心病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实现全域成都儿童先心病精准管理,最终实现成都全域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健康管理模式。
3. 老年围手术期多学科团队整合管理模式探索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高龄老人手术风险高,手术并发症多,以髋部骨折等患者为试点,开展探索高龄患者外科手术快速康复的管理模式研究,制定老年围手术期风险评估、干预及照护技术标准。
考核指标:开发老年围手术期风险评估及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老年围手术期早期风险预警模型;推广老年围手术期管理适宜技术4项;申请2项老年围手术期管理相关临床研究;将老年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向2个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4. 心律失常立体定向放射消融(STAR)用于治疗难治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临床各种难治性快速心律失常疾病,尤其是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射频消融治疗失败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难治性房速、房扑、室性早搏、室速等),采用心律失常立体定向放射消融(STAR)的新治疗方式,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针对STAR的技术难点,研究建立三维标测靶区图与4D-CT图像融合技术标准;建立STAR用于治疗难治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标准化流程及规范(SOP);形成STAR治疗难治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标准化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考核指标:建成难治性快速心律失常STAR治疗模式下的临床研究大数据库,编制STAR三维标测靶区图与4D-CT图像融合技术标准1项;编制STAR治疗难治性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标准化规程1项;建成STAR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大数据库1项;实施STAR治疗应用示范2个,公开发表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