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延伸阅读

关于《全面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解读

政策来源:成都市科学技术局 | 发布机构:成都市科学技术局 | 发布时间:2020-07-23 | 289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推动实施中央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都市在认真梳理近年成都科技创新方面的有效做法,深入调研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创业团队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政策聚焦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从载体建设、主体培育、人才激励、环境营造、投入保障5个方面推出了18条创新举措,综合运用搭平台、给机会、给资助、建机制等措施,努力激发和释放高校、院所、企业、人才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助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在建设科技创新载体方面。科技创新载体是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依托,对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具有显著的聚合催化作用。为增强我市科技创新的空间承载能力,《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五条具体举措。

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将其作为未来成都担负国家使命、驱动城市长远发展的核心承载,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驱动动力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二是全力构建开放型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在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实施补链强链专项行动,着力构建资源要素齐备、创新链条通畅、企业协作共生的生态系统。针对产业生态圈的“薄弱缺”环节,重点对相关领域建设的功能性综合服务平台、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相关行业实施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项目,相关企业开展的“硬核科技”产品研发、“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给予资金支持。

三是大力推进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建设。支持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围绕主导产业需求,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加强技术研发、检测检验、创业孵化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智慧标杆园区。在产业功能区的用地管理上大胆突破,全面推行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并对新建的科技型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实行差异化土地价格,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用地予以重点保障。

四是启动建设规模100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科创空间。按照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设计标准打造,力争3年内,在14个产业生态圈分别至少建成1个高品质科创空间典型样板,提供从研发、中试、生产、融资到生活的全方位配套服务,并在3年内每年给予不低于50%的场地租金减免,让企业、机构和团队拎包入住,低成本、便捷高效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五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和城市物联网平台建设。适应未来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建设5G引领的双千兆宽带城市,在今年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5G网络基本覆盖。打造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支持基于“两网融合”的优秀产品和创新应用,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

在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方面。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是开展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各类创新主体实现了快速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着眼于激活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源泉,全力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出了七条政策措施。

一是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全面加强与国内外各大高校院所的合作,进一步密切“城市合伙人”关系。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在蓉“双一流”高校全方位支持。全力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国内双一流大学来蓉创设特色学院,按“一事一议”给予综合支持。

二是支持大学在蓉创办专业学院培训基地。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在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规划建设国际合作高层次办学集聚区,全力引进世界级大学共建特色学院和研究生院。鼓励高校紧扣我市“5+5+1”产业发展需要调整设立学科(专业),与我市龙头企业合作开展研究生培养及科研活动,联合创办实训基地,分别给予资金补助,促进我市科教资源与产业资源对接匹配。

三是鼓励企业创办研发机构。对骨干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并在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享受科研事业单位同等待遇;支持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研发平台,支持中小企业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分别给予资金支持。

四是支持企业建设“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围绕生产生活、城市治理等领域开展应用场景实测、商业模型验证、市场前景评估。对承担未来场景实验室项目的企业给予资助,并持续推出1000个示范新场景,对验证成功的项目纳入我市新经济创新产品目录。

五是支持企业创新产品首购首用。持续推出1000个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建立创新产品政府购买制度,搭建创新产品交易平台,积极为科技型企业创造市场机会,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六是鼓励风险投资与科技企业合作。进一步扩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放宽出资期限、杠杆要求和财政出资返投比例,再引导组建一批天使投资基金,对创投机构投资的企业给予配套资助,做大做强本地风险资本市场,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七是激励科技企业资产证券化。实施“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为上市后备企业提供“一企一策”服务。对申请科创板上市、成功在科创板首发上市和新迁入我市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分别给予奖励。支持天府股权交易中心设立科创专板。

在激励科技创新人才方面。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一座城市的未来关键在于人才。近年来我市新增落户人数位居全国城市前列,人才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力,《若干政策措施》对现行人才政策进行升级,提出了两条支持举措。

一是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建立重大项目“揭榜挂帅”、科研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制”等新机制,允许科研人员根据科研需要自主调整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明确了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可以到企业或其它机构专兼职开展创新活动,也可以在职创办科技型企业;强调了深化开展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加速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二是鼓励大学生在蓉创新创业。对来蓉实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生活补助,对留蓉工作的海内外优秀大学生和青年人才给予奖励,对在蓉创业的可分别给予办公场地租金减免、贷款全额贴息、优惠购买人才公寓等支持,着力降低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本。

在提升科技创新环境方面。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优良的创新生态。在全力打造公园城市宜业宜居硬环境的同时,积极提升科技创新制度机制软环境,提出了三条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争取设立成都知识产权法院,争取设立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侵权行为快速查处、高效维权机制,竭力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二是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规划建设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吸引国内外知名技术交易(转移)机构落户,支持企业建设新型创新服务平台,发展壮大专业技术经纪人队伍,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完善的专业服务。

三是继续扩大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办好“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对在蓉举办的大型科技交流活动给予实际投入30%的补助,对落户的国际高水平科技交流活动给予连续补助。鼓励在蓉园区、企业、机构“走出去”在境外建设创新平台,积极把境外企业、大学、机构“引进来”在蓉设立研发机构,分别给予资金支持。

最后,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方面,明确提出持续提高财政对科技的投入,纳入各级财政优先保障,确保财政科技投入3年内翻一番。同时加强社会引导,积极向上争取,形成各方面力量都聚焦创新、投向创新、支持创新的合力。


最新申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平台是集政策查询、政策推送、政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资质认定、政策申报、财税审计、上市辅导、上市审计、融资贷款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服务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商标注册、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贯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小巨人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程研究中心认定、科技中小企业认定、创新中小企业认定、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业项目申报,发改项目申报,农业项目申报、资本验证、报表审计、项目验收审计、项目申报专项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费预算审计、离任审计、清产核资审计、清算审计、所得税汇算鉴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鉴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鉴证、绩效评价、上市辅导、IPO财务核算和合规问题诊断、IPO业财一体化规范、新三板年报、创业板年报、IPO年报、融资贷款、融资平台评级、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

      欢迎咨询,平台咨询热线:183-5170-5453,邮箱:1214565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