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实践
序号 实践名称 实践简介
1 氯碱化工循环产业全流程节能建设实践
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创建科技创新与工业应用平台、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搭建能源系统管理中心(集能耗管理信息化平台、能耗在线监测系统、能源审计系统、能源分享系统等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为一体)等系统举措,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多环节协作节能降碳。该实践每年可节约6.16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约41.97万吨。
2 石化产业园节能优化实践
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通过实施炼化上下游互供物料能量优化、芳烃联合装置节能优化、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变频电机升级改造等多项节能降碳措施,优化物料直供比和供料温度,改善吸附进料性质,利用低温余热水替代常规蒸汽热源,降低用水成本,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水平。该实践每年可节约133.24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约310.7万吨。
3 数据中心绿色化智能化运行实践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自主构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能耗管理平台,有效开展冷源系统全变频运行升级改造,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除湿机露点温度控制,实施冷冻水温度、空调风速调节等精细化管理措施,优化基础设施管控运维方案,推动其后沙峪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中心绿色化智能化运行。该实践每年可节电约300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1.71万吨。
4 海绵钛全流程节能循环综合利用实践
朝阳金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海绵钛全流程节能循环工艺技术,构建钛-镁-氯绿色循环生产系统,通过电解方式将海绵钛生产过程产生的副产品(即熔融状态的氯化镁)电解为液态金属镁和氯气,经相关工序后将金属镁和精制形成的精四氯化钛分别输送至还原工序,两者反应生成海绵钛,实现全流程循环低能耗生产。按年产2万吨电解镁为例,该实践每年可节约6.18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约26万吨。
5 海上油气生产设施主机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应用实践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通过采用适合海上油气生产设施的小型化、高效发电机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解决了安装空间受限、海洋油气高温高盐高湿等问题,高效回收利用烟气余热,降低主机排出烟气热污染,减少了锅炉燃油消耗。该实践每年可节约1.2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约2.07万吨。
6 钢铁行业节能降碳实践
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每年编制能效提升目标及任务清单,从工序能耗降低、余热余能高效回收利用、电网系统优化、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新能源替代等方面落实节能降碳措施,并搭建集能源分析、预测、成本控制、平衡调度和碳排放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能管中心,为工厂能耗、成本和碳排放的智能化管控提供支撑。该实践每年可节约1.57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约4.0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