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用3—5年时间,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建成服务完善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推动跨境电商从零的突破到质的飞跃。建设和培育1个以上配套完善、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的综合性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特色鲜明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建立完善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物流配送体系,企业跨境电商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力争到2025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30亿元,在中国(宜宾)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服平台)备案的企业超过50家,引进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500人以上。
(四)实施范围。
宜宾综试区线下地理范围即宜宾市行政区域,以三江新区为核心发展区,以翠屏区、南溪区和叙州区为试点先行区,以江安县、长宁县、兴文县、珙县、高县、屏山县、筠连县为试点应用区。
宜宾综试区线上虚拟范围即公服平台服务范围,服务对象为跨境电商进出口企业及各类服务型市场主体。
二、主要任务
(五)建设线上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1个公服平台,按照跨境贸易电商(海关监管代码9610)、保税跨境贸易电商(海关监管代码1210)、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海关监管代码9710)、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海关监管代码9810)监管要求,结合宜宾实际,推进平台与海关、税务、公安、市场监管、人行、外汇银行等部门(单位)数据对接,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通关、出口退(免)税申报、结汇、消费者身份验证等一站式服务。建立数据信息交换机制,实现公服平台与中国(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推送实时业务数据,促进信息共享、协同作业,推进通关全程无纸化,提高通关效率。
(六)建设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结合各县(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按照差异定位、协同发展的思路,以三江新区(综合保税区)为核心,建设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引进培育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企业和各类专业服务企业,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其他县(区)以培育和引进跨境电商出口型企业、打造特色出口产品为重点,力争孵化本地特色产业带,并在条件成熟时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区。
(七)构建信息共享体系。依托公服平台,实现商务、海关、税务、外汇、物流、金融等部门(单位)间的信息交流共享,为跨境电商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三流合一”提供数据技术支撑。
(八)构建物流服务体系。支持宜宾综试区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建设互联互通的智慧物流信息系统,为跨境电商企业等提供实时、准确的物流信息服务。整合优化现有物流资源,加强与成都、重庆等航空口岸联动,利用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不断拓展多元物流通道,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衔接顺畅、功能齐全的跨境物流分拨配送和运营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