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关说明。支持经费不超过250万元。
2.耐荫大豆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
(1)研究内容。针对我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耐荫大豆品种缺乏的突出问题,在前期西南区大豆地方品种种质资源收集的基础上,开展耐荫性评价研究;构建大豆遗传群体,挖掘耐荫高产优异基因资源,筛选有效分子标记;创制耐荫高产等优异性状大豆新材料,选育适宜带状复合种植大豆新品种。
(2)考核指标。建立大豆耐荫株型评价指标体系1套;挖掘大豆耐荫候选功能基因4个以上;创建耐荫高产等株型和产量性状突出的大豆遗传材料5-8份;选育适宜带状复合种植大豆新品种1-2个;建立示范基地2个,面积600亩以上,亩产130公斤以上,示范应用面积2万亩。
(3)有关说明。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
3.玉米抗穗腐病新材料创制与品种培育。
(1)研究内容。针对四川多雨寡照生产条件下,玉米穗腐病致使玉米产生黄曲霉毒素,严重威胁人畜健康问题,利用前期收集保存的玉米基因资源,通过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方式,创制一批抗穗腐玉米新材料。聚合抗穗腐、高产等优良性状基因,培育适宜四川及西南类似生态区种植的高产抗穗腐病玉米新品种,提出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并进行示范。
(2)考核指标。创制抗穗腐、综合性状优异新材料2份,新材料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育成抗穗腐玉米新品种1个,新品种年推广应用不低于50万亩;申报植物新品种权保护1个;研发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1套。
(3)有关说明。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
4.四川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挖掘与利用。
(1)研究内容。针对四川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基因资源单一,过分依赖抗病基因Pm21,存在抗性丧失风险问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发掘现有四川小麦品种不存在的抗白粉病新基因,建立抗病新基因的紧密连锁标记或共分离标记,利用分子及染色体育种技术体系,将新基因导入四川小麦遗传背景,选育出高抗白粉病且产量水平高于当前小麦推广品种的小麦新品种(系)。
(2)考核指标。发掘鉴定白粉病抗性突出的优异新基因1个,建立抗病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标记3个,构建分子及染色体育种技术体系1套,选育出含目标新基因的高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系)3个,其中1个新品系在省级区域试验中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或在3个不同生态区的品种比较试验中比区域主推品种增产8%以上。
(3)有关说明。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
5.桃特异种质资源创制与利用。
(1)研究内容。针对生产上油桃产量较低、裂果率较高、熟期集中的现状以及鲜食黄肉桃优良品种缺乏的问题,利用广泛收集的桃种质资源,开展桃特异种质资源创制与利用,选育适宜四川推广应用的特色桃新品种,研发新品种配套技术,在产区进行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