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面上项目。
支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创新,生态修复材料与装备研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保护研究,川渝协同开展城市生态功能提升,国土空间优化开发等方面关键技术研究、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
(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1.若尔盖草原河道岸线侵蚀防治新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河道明流冲刷和渗流潜蚀共同作用下的生态堤防建设需求,研究明流冲刷、渗流潜蚀与堤防和生态植被之间的耦合关系和相互作用机理;研发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河道明流冲刷和渗流潜蚀共同作用下的生态堤防建设技术;提出若尔盖草原河道生态堤防解决方案,在典型地区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突破植物根系锚固生态堤防及植物根系+土工袋联合锚固生态堤防关键技术3项;申请专利不少于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项,公开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形成示范堤防2个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四川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黄河流域四川段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地调查与评价,建立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体系;研究重要野生物种栖息地修复技术,对部分濒危物种实施抢救性保护,开展保护生物学基础研究、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聚焦区域特色生物资源,开展物种保护利用研究。
考核指标:形成物种编目1部,突破濒危物种繁育关键技术2个;建成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平台1个;申请专利不少于2项,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点2个。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3.黄河上游生态脆弱区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四川省黄河上游高寒高海拔地区草地退化、植物多样性下降、自然恢复难度大的现状,研究沙化土壤营养基变化特征,筛选促进本地植物生长的土著益生菌种,研发适用于流域植被恢复的微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剂,并监测其施用效益;筛选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材料,研究植被配置模式和植被恢复技术,逐步构建恢复时间短、结构稳定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为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植被恢复和水源涵养修复提供成熟可持续的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突破退化高寒草地治理关键技术2项以上,研发高寒地区专用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剂1种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4项,公开发表论文2—4篇;形成黄河上游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1套;应用示范面积100亩以上,土壤有机质提升30%,植被覆盖度提升25%,植物丰富度提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