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3项,建立评估指标体系1套,形成产品1个,开展应用示范5个以上,实现销售收入(产值)1000万元以上。(收集诊断典型病案数5000例以上;实现疾病预警模型精度达到85%。)
(16)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气监测管治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移动+固定”大气监测体系,以人工智能核心算法为驱动,对大气环境进行无盲点、全天候感知和推算。通过集成固定站、移动站、雷达扫描等监测手段,融合交通流量、重型车辆轨迹、智慧工地监控、企业用电等数据,形成大数据平台与“一张图”管治模式,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小尺度精准溯源、智能化调度以及精准化决策。通过对污染事件和管控措施建立全生命周期案例,实现管控决策的自主学习,阶段性提升准确性和可靠性。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5项,形成产品1个,开展应用示范2个,实现销售收入(产值)1000万元以上。(空气质量参数实时演算准确率不低于85%,大气污染场景智能化识别准确率不低于80%。)
(17)高原睡眠微环境智能调节系统研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高原缺氧、干燥影响游客睡眠,研究睡眠监测和睡眠数据分析技术,研制睡眠监测眼罩,开展地域、海拔、季节与游客的睡眠相关性研究,建立高原睡眠数据平台的搭建,实现游客手机前端和后台睡眠数据库管理。研发床旁微环境调节器,根据睡眠数据实时驱动调节氧气浓度和湿度。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2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2项,培养研究生2人,公开发表论文3篇,形成产品2个,开展应用示范2个,实现销售收入(产值)1000万元以上。(实现睡眠分期算法准确度不低于85%。实现控氧精度<±3%、控湿精度误差<±5%。)
有关说明:该条指南可由高校、科研院所牵头申报。
(18)广播电视内容智慧监管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围绕多频点多制式无线广播、电视节目、应急广播等内容审核、安全播出、监测监管智慧化需求,研究面向广播电视台站的播出内容智能审核监管的关键技术,突破视频内容智能分析技术、音频内容智能分析技术、音视频智能查询匹配技术,研制广播电视内容智能监测监管专用设备。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2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形成产品3个,开展应用示范2个,实现销售收入(产值)1000万元以上。(内容识别准确率不低于90%,动态新增预置内容识别时间达到5秒以内,单台设备同时支持10路以上广播电视实时节目流内容监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