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智链—成为科技企业与政策红利之间的超级链接者
在线留言
返回首页
致远智链
ZHI YUAN ZHI LIAN
热点资讯
资讯分类
【有效期至:2022 年12月31日】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成都市温江区工业稳链补链行动方案 (2020—2022 年)的通知
来源: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 | 作者: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时间: 2020-09-27 | 2469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 号: 温府办发〔2020〕19号
签发时间: 2020-07-20
来源: 区经信局
发布时间: 2020-09-27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温府办发〔2020〕19 号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成都市温江区工业稳链补链行动方案

(2020—2022 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 区属国有企业:

《成都市温江区工业稳链补链行动方案(2020—2022 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 年 7 月 20 日


 

 

成都市温江区工业稳链补链行动方案

(2020—2022 年)

 

为推动温江区工业稳链补链,促进全区工业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结合《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工业稳链补链行动方案(2020—2022 年)的通知》(成办发〔2020〕59 号),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工作要求,主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区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挑战,进一步摸清全区重点产业链的“薄弱缺”环节,围绕龙头企业、核心产品保障企业供应链稳定,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强产业链配套本地化,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全区工业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 2020 年底,全区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稳定,持续向好, 供应链基本稳定,产业链核心环节“薄弱缺”状况有所改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区域协同机制加速构建,本地企业加快关联集成。到 2022 年,产业链更加稳固、供应链更加多元化,重点产业本地配套率提升 10 个百分点以上,产业链创新链持续深度融合, 产业区域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重点任务

(一)稳链保生产

稳定企业生产。深入实施“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坚持“专班专员”服务,抓大稳小全覆盖,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帮助企业稳定运行、渡过难关。调研分析龙头企业供应链运行情况,以原材料及零部件保供、产品运输、市场开拓为着力点,实施精准服务,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及时跟踪了解龙头企业 2020 年排产计划,提前保障用工、用能等生产要素需求。大力培育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小巨人” 企业,帮助企业保订单保市场。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带动作用,加快构建产业链配套体系,畅通原材料、零部件等供给渠道,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分领域和行业整合全区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协作配套资源,解决产供销流通瓶颈问题, 全力稳定企业生产。〔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人社局、成都医学城管委会(科技园管委会)〕

保障供应畅通。分类施策,力保涉及国(境)外采购的 38 户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重点产业企业国际供应链畅通。〔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商务局、成都医学城管委会(科技园管委会)〕

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优化供应链布局,对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的供应链逐一分析评估,厘清供应链关键节点、重要设施和主要供应商等情况,鼓励龙头企业向本地中小企业开放供应链,实施本地供应商培育计划,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的核心产品提供配套。加快推动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深化智慧企业服务平台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精心打造产品服务平台、供需对接平台和地方名优产品展示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提升企业供应链效率。构建面向全产业链服务的多级供应体系。〔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商务局、成都医学城管委会(科技园管委会)〕

拓展多级市场。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企业释放产能。支持人工智能、5G 等信息技术及绿色能源新产品在“新基建”和城市管理领域的示范应用,提升政府采购中小企业货物、服务比例。持续开展“三区联动、三产互动、红色助力行动”,一日一企一品等“温江造”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提升“温江造”产品市场占有率。鼓励健康食品等生活消费品生产企业采用微信公众号、线上平台等“B2C”网络直销模式扩大市场规模。〔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区财政局、区企业服务中心〕

(二)补链强产业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招商。针对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缺”环节, 动态完善“两图一表”,推动项目招引清单化管理,围绕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紧盯高能级 500 强企业、央企、境内外上市企业等龙头企业,强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产业链,抓住重组机遇,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微创企业+ 科研院所”,同步实施“招企业+招  IP+招人”。推动在谈凯莱英医药集团(CMO)合作项目、与川大合作共建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尽快落地,构建涵盖药物设计、临床前开发、临床试验、工业化生产全链条创新体系。〔责任单位:区投促局、区经信局、成都医学城管委会(科技园管委会)〕

加快产业链项目促建。继续深化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六大机制”,建立让企业放心的承诺机制,实现建设周期和审批周期高效重叠、同步推进。深入落实重大项目服务专班机制,围绕产业链重大项目促建,常态化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行动,同时,要素保障部门组建服务专班,对口服务三大园区。深化问题发现处置机制,建立重大项目推进情况、领导联系项目推进情况月通报制,高效务实解难题,全力推动产业链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责任单位:区项目促建服务中心、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投促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成都医学城管委会(科技园管委会)〕

加强新经济场景供给。聚焦区块链、5G、人工智能构建新经济产业生态圈,有序迭代城市机会清单和新经济产品发布,持续发布应用场景、创新产品、城市机会清单。深入实施“千百十” 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完善“1+6+3+N”新经济发展服务体系,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通产业链创新转化通道。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新增配套新经济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雏鹰企业、瞪羚企业, 启动四川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多元化医疗人工智能和智慧医疗应用场景,提升打造创新药物研究与转化平台、基因治疗公共技术研发平台。〔责任单位:区新经济与科技局、区经信局、区发改局、成都医学城管委会(科技园管委会)〕

加强产业链跨区域协作。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等发展机遇,促进产业链跨区域共建共享。推动成渝相互开放产业链, 共建中试、检测等先进制造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共同绘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优势产业“两图一表”,支持龙头企业拓宽零部件供应渠道,搭建跨区域产业链配套体系。推动与重庆巴南区开展产业链合作,加强与上海张江、苏州生物园、武汉光谷、重庆国际生物城等特色园区建立飞地创新创业中心,加快谋划推动一批产业链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投促局、成都医学城管委会(科技园管委会)〕

四、政策措施

(一)支持企业稳定生产。鼓励“四上”企业培育壮大。支持有条件企业扩大有效产能,对总产值达到 1 亿元且当月及累计增速 20%以上的工业企业,给予最高 30 万元奖励。鼓励产能转移。对重点企业通过品种转移、产能转移或调整经营、结算方式,实现经营贡献保持持续增长的,连续五年按照不超过企业当年增量贡献给予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经营贡献奖励。〔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住建局、区企业服务中心〕

(二)支持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对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企业、机构、联盟和行业协会建设的各类创新研发平台,经评审认定,按照实际投入部分的 3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 万元的支持。对于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导向、弥补产业链创新链薄弱环节,重点引进的创新研发平台,资助金额上浮 20%。

〔责任单位: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区财政局〕

(三)支持补链项目落地。对新引进世界 500 强、行业前

10 强企业的投资项目,按其固定资产投入给予一定补助。对新引进总投资 5 亿元以上的生物医药项目,按实际固定资产投资的10%给予最高 1 亿元奖励。根据项目建设需要,给予一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责任单位:区投促局〕

(四)支持协同创新和成果就地转化。支持企业牵头面向我区产业功能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实施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给予补助。对升级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工程实验室的,给予 500 万元的一次性提升发展资助;对升级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给予300 万元的一次性提升发展资助;对升级为科技部会同有关部委批准建设的其他国家级研发平台,给予 200 万元的一次性提升发展资助,升级为省级、市级创新研发平台的,分别给予 80 万元、40 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同一项目获得多级认定的,按最高资助金额进行差额资助。对新获批的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 按照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标准分别给予 300 万元、80 万元、40 万元的配套补贴;对区内企业研发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金奖、优秀奖的,分别给予 50 万元、20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省专利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企业,分别给予 30 万元、20 万元、15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责任单位: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区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局〕

(五)加大对产业链企业的金融支持。提升成都交子远洋健康产业母基金能级,打造百亿级母基金集群,加快设立创投基金, 探索组建特殊资产投资资金和并购基金,形成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基金体系。建立在温贷款贴息企业白名单制度,提高企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首笔贷款比例,并按区级财政不高于同期 LPR 的 30%予以贴息,单户企业年度贴息额最高 100 万元。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人行温江支行〕

(六)支持产业生态圈联盟发展。支持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等产业生态圈联盟发展,对获得市级支持的给予 50%配套补贴。支持产业生态圈联盟开展对接交流活动,对引进或组织国际性、全国性产业高端展会活动给予经费补贴,对组织企业赴境外参展参会给予经费补贴。〔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财政局〕

(七)加大政策兑现力度。优化服务,开展支持政策咨询解读等专项服务,确保国家部委、四川省、成都市在疫情期间出台的关于保障企业用工、用能等稳定企业生产以及促进企业供应链畅通的各类政策落地落实,提高兑现效率。〔责任单位:区企业服务中心、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人社局、成都医学城管委会

(科技园管委会)〕

本行动方案自印发 30 日后实施,有效期至 2022 年 12 月 31日。



 

信息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 年 7 月 20 日印发





附件: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成都市温江区工业稳链补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温府办发〔202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