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实行企业自愿申请制,每年认定1次,各区(市)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市经信委通知要求报送申报材料。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信委)负责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和管理工作,按照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有关规定,开展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和推荐工作,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
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实行企业自愿申请制,每年认定1次,各区(市)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市经信委通知要求报送申报材料。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信委)负责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和管理工作,按照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有关规定,开展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和推荐工作,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
申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已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专门的研发机构)并正常运行1年以上。
(三)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同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四)领导层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良好条件。
(五)具备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稳定的研究开发投入。
(六)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的技术人才队伍。
(七)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健全,规划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技术创新绩效显著。
(八)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研究与试验发展设备原值4项指标,不低于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
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
序号 | 行业类别 | 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万元) | 研究与试验发展 人员数(人) | 研究与试验发展设备原值(万元) |
一 | “三新”及软件产业 | 2000 | 100 | 20 | 100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4000 | 200 | 20 | 150 | |
二 | 制造业 | 6000 | 250 | 20 | 200 |
三 | 建筑业 | 50000 | 250 | 25 | 200 |
注:1.行业类别(制造业、建筑业)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2.“三新”产业指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软件企业的软件业务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70%。
3.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
4.其他产业的企业,参照制造业执行。
(九)企业在申请受理截止日期前三年内未发生司法、行政机关认定的违法失信行为。
《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年度工作总结》编写提纲
一、企业年度发展概况,包括企业总资产、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上缴税收、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等主要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影响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
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制定、调整及实施情况。
三、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建设情况,包括内部组织设置与调整、下属企业组织设置、与外部单位共建组织及运行情况等。
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情况,包括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情况、年度重点创新项目的实施情况、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情况等创新情况。
五、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设施、信息化设施等。
六、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情况,包括市级以上(含市级)科技奖励情况、知识产权申报与管理情况、标准制定等情况,技术创新活动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七、企业技术中心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包括技术带头人培养、人才激励等。
八、企业技术中心合作创新情况,包括产学研、企业之间及国际合作情况。
九、其他有特色的技术创新工作情况。
十、所需附件及证明材料。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含附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实行企业自愿申请制,每年认定1次,各区(市)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市经信委通知要求报送申报材料。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信委)负责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和管理工作,按照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有关规定,开展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和推荐工作,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
经信委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每两年组织一次运行评价。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在评价当年自查、总结后,报送评价材料。对运行评价按认定标准执行,评价材料主要包括《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及必要的证明材料。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一)评价得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
(二)评价得分60分及以上至90分之间为合格。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评价为不合格:
1.评价得分低于60分;
2.未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评价材料;
3.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研究与试验发展设备原值3项指标有2项低于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
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
序号 | 行业类别 | 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万元) | 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人) | 研究与试验发展设备原值(万元) |
一 | 软件 | 2000 | 100 | 20 | 100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5000 | 200 | 20 | 150 | |
二 | 制造业 | 8000 | 250 | 25 | 200 |
三 | 建筑业 | 50000 | 250 | 25 | 200 |
注:1.行业类别(制造业、建筑业)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2.软件企业的软件业务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70%。
3.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
4.其他产业的企业,参照制造业执行。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政策随时看
扫一扫,直达移动端
联系方式
客服电话:138-8052-207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7:00
客服邮箱: tanfu168@163.com
商务合作: 971356832@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环球中心N5区
QQ服务群:9769209
关于我们
四川科技创新创业政策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主要高校与科研机构,产学研对接服务覆盖从项目发现、技术评估与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创新服务平台是一个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向企业提供产学研对接、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咨询与项目申报、财税、法律、上市辅导等服务的专业企业创新服务平台。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