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创新创业政策服务平台!  ——让政策更好地引导创新、服务创新
会员专属,享看即看!
当前位置:

关于征求《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政策来源:彭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 发布机构:彭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 发布时间:2023-12-22 | 4483 次浏览: | 分享到:



彭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征求《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三个做优做强”为引领,全面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抢抓产业变革机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都市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助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根据《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四川省“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际,特编制《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集社会各界意见,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提出意见建议。

征求意见期限:2023年12月22日-2024年1月22日

联系单位:彭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联系电话:028-68961820

邮箱:pzsfgjcyk@126.com

特此公告。

附件:《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

                     

 

彭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12月22日


 

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

(征求意见稿)

 

 


 

 

2023年12月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规划背景 2

一、发展基础 2

二、存在问题 6

三、发展趋势 8

四、机遇挑战 10

第二章 总体要求 13

一、指导思想 13

二、基本原则 14

三、发展目标 16

第三章 产业体系构建 20

一、战略引领,优先发展两大先导型产业 20

二、核心聚焦,重点发展三大支柱型产业 27

三、加速突破,大力发展两大成长型产业 36

四、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 40

第四章 产业空间布局 42

一、构建“一轴双核多极”发展格局 42

二、一轴带动,统筹辐射 42

三、双核引领,聚能升级 44

四、多极支撑,联动协同 45

第五章 八大专项行动计划 48

一、高引领,总部经济聚集行动 49

二、强创新,科创平台搭建行动 50

三、通渠道,全球服务联网行动 52

四、创标杆,示范标杆培育行动 56

五、铸品牌,标准化品牌化行动 57

六、促联动,融合试点示范行动 58

七、建场景,应用场景营造行动 60

八、广赋能,数字经济赋能行动 61

第六章 规划实施保障 63

一、加强组织管理 63

二、做好规划衔接 63

三、创优营商环境 63

四、健全要素保障 64

附件: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招商图谱 65


 

前  言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其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是产业互动和融合的关键环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优化和升级社会经济结构,具有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则需要专业化、高端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生产性服务业能为各类经济实体提供服务性要素支持,通过高质量服务供给为实体经济引进新技术和新知识,帮助实体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效能和效益,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创新活跃、专业性强、产业融合度高迈进,既是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也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强调“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成都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做强实体支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些重要论述都为彭州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构建“3311”现代化产业体系,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提升城市能级位势、城市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按照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彭州市委关于推进跨界融合聚力提质倍增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际,特编制《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设定近期目标至2025年,中远期目标分别展望至2035年、2050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彭州正在全面打造立体山水彭派之城,重点打造国家级战略保障基地、成德绵现代产业高地、龙门山山水人文圣地、北成都宜业宜居福地和川西北开放门户枢纽,向着建成蓉北区域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迈进,生产性服务业将在国家、省、成都市多重战略机遇和世界城市产业发展新趋势的背景下,实现与彭州城市战略目标同频共振。当前,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人才集聚、金融支撑在西部地区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为深入推进产业创新转型、“两业融合”、位势能级提升、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发展基础

产业规模逐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动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性产业,被喻为经济增长的“粘合剂”,是产业发展弯道超车的关键环节,引导相关行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三年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规模实现稳步增长,2022年彭州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92.2亿元,较2020年增加16.5亿元,年均增速达10.4%。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22年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约43%,占GDP的比重约14.4%,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处于增长态势,发展实力逐步提升。


专栏1-1:2020-2022年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变化趋势

   



 

   


优势行业初具雏形。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批发、流通、金融、商务服务优势凸显。2022年彭州市的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性),金融业(生产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8.0亿元、26.2亿元、24.1亿元、8.8亿元,合计占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约95%,是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主体构成,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十分显著。从规上限上企业数量来看,截至2022年末彭州市共有规上限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60家,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42家)、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性)(10家)、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家)企业数量合计占比达96.7%,优势明显。


专栏1-1:2022年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行业增加值及行业结构分布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彭州坚持把创新作为打造立体山水彭派之城的第一动力,2022年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0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达73家,8家企业成功纳入成都市新经济梯度培育计划,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成功验收。科技创新平台高效打造,北航成都航空动力创新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高效运行,建成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研究中心,累计建成成都市级及以上企业创新平台57个(国家级2个、省级31个),成都市级平台聚集孵化企业及团队419家,拥有成都市级以上科普基地4个(其中省级2个),成都市级科技信息服务站6个,科技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专栏1-2:2022年成都市新经济梯度培育入库企业数量排名(郊区新城)

   



 

   


人才集聚加速成势。立足城市发展战略、产业发展需要和人才实际需求,实施“金彭人才计划”,加速构建“131N”人才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激励政策“综合体”。深化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上海硅酸盐所等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推动李灿院士、刘大响院士、蹇锡高院士等7个院士团队和梁长海教授、陈辉教授等20个专家团队入驻,形成以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等高端领军人才为引领,高能级创新平台为牵引的创新发展模式。累计开展电解水制氢工艺与中试设备研发等具有广阔前景的产业前端项目40余项,全年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0余人,“彭程万里·才源九州”成为聚才爱才新名片。

金融支撑明显增强。彭州市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推出国担贷款、川担贷款、烟火贷款、种植e贷、善新贷、普惠e贷、科创贷等创新金融产品,规模10亿元的彭州全球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为企业输血1.997亿元,资金精准直达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产融对接持续优化。2022年辖内金融机构共对接回访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14903户,对企业新发放贷款193.10亿元,全市民营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77.97亿元,利用“固定资产+供应链”的融资新模式,解决项目建设前期资金需求,有效支持核心企业链条上小微企业发展,金融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产业格局不断优化。生产性服务业专为制造业及其他产业做服务配套,尤其是制造业扩张将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从而反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资源要素越丰富,生产性服务业越集聚,空间上趋向于中心城区和产业经济中心,呈现中心高密度特征。依托天彭主城—濛阳新城“双核”联动城市格局,围绕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天府中药城、彭州航空动力特色小镇、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发展建设的配套需求集聚发展,具备了一定规模优势,呈现“六圈引领、三区支撑、两翼同振、多链共兴”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存在问题

产业能级不高,总体规模偏小。产业能级在成都市处于弱势地位,基本处于发展初期起步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偏小,仅占成都市的1%左右。新材料、航空航天、医药健康、都市农业和食品等方面“专精特新”企业存量偏少,竞争力和规模优势有待提升。智能化解决方案、总集成总承包、柔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对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能、质效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示范应用规模小,有待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较好,但冷链物流、农产品深加工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是制约产业能级提升的重要环节,当前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正在加快建设,临港物流发展优势尚未显现。

内部结构欠优,服务能力偏弱。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以批发业、商贸物流等为代表的传统业务领域,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附加值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其2022年所创造的行业增加值合计占比仅约5%,行业规模亟待提升,行业结构有待优化。科技服务方面,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尤其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检验检测认证发展相对较慢,中药材溯源体系和标准亟待建立;服务于现代农业的种业创新有待加强,农产品溯源、品牌和标准亟待确立。信息服务方面,信息通信网络有待优化,产业数字赋能发展能级不高,医药和农产品交易大数据、旅游大数据价值需进一步挖掘。

有效需求较低,内生驱动不足。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偏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还未形成。一方面,彭州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企业普遍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服务成本高,导致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不足,尚未形成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的推力。另一方面,大型骨干制造业主辅分离进展缓慢,制造业企业自我服务仍占绝大多数,内部化的服务尚未实现外部化,致使对生产性服务的有效需求不足,难以形成制造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拉力,内生驱动不够。

专业人才缺乏,发展动力不足。生产性服务业是技术和智力投入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人才短板是制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先进制造业领域,常驻彭州的高端科技人才和领军人才数量不足,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强链补链效果不突出,技能型人才短缺,技能水平有待提升。现代服务业领域,信息技术及电商、营销策划及旅游规划等方面存在人才数量及结构紧缺,专业服务人才队伍有待加强。都市农业领域,农业技术、农产品及食品检验检测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复合型人才及实用人才存在短板。

三、发展趋势

数字化发展大势所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字技术所驱动,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使得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并深刻改变行业生态体系和组织结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数字化浪潮迎来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进程,加速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和产业结构,未来数字经济将为彭州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高端化发展趋势凸显。世界先发城市发展特征表明,日益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将引领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迁,支撑城市功能做大做强进而提升城市能级,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与高端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攀升价值链高端的必然选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加速了服务网络化、智慧化、平台化。彭州高质量发展获得新的历史机遇,生产性服务业将重点聚焦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前沿信息技术、智能仓储物流、高端商贸、现代金融、商务会展、高端人才引育、营销和品牌塑造等高知识密度和高附加值行业,助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集聚化发展趋势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借助高能级开放平台和联接通道,不断加速人才、商务、信息、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与聚集,在区域内呈现出高能级高密度的空间集聚性特征。产业发展集中、资源共享共用、发展集约节约、运行成本低廉、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为中心城市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先决条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也日益成为各国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形态和主要运作模式。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为彭州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加速打造产业集群,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度和产业显示度指明了方向。

融合化发展趋势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利用链接、赋能等优势,全面整合研发、制造、服务等环节,贯穿整个制造业产业链条,为生产流程优化、技术革新和发展方式转变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对于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第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使得产业边界更加模糊,产业内部交叉渗透与产业之间耦合共生,生产和服务呈现出深度融合新趋势,并不断衍生出新业态、新需求。融合化趋势将进一步催化新经济在新格局中引领作用,为彭州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国际化发展趋势加快。随着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布局的不断深化,生产不断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全球化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类要素资源,资本、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跨境流动更加便利,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服务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依托便捷的对外联系通道和高能级开放平台,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不断扩大服务半径,形成链接全球的供应链服务网络,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在全球产业深度专业分工合作的背景下,彭州以开放促发展,抢抓全球产业转移发展机遇,建设大通道,对接双循环,打造成都向西向北的门户枢纽。

四、机遇挑战

“十四五”时期,彭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复杂形势和挑战,但机遇和挑战都已发生新变化,机遇更具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复杂性、全局性。彭州必须坚持国际视野,把握新发展阶段历史方位,增强机遇和风险意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1.发展机遇

从全球经济形势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引领全球经济深刻变革,产业边界愈加模糊,生产和服务功能深度融合,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引导性力量。全球经济加快向东亚转移,国际分工格局加快调整,成都有条件在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程提速中乘势而上,也为彭州产业优化升级、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带来重大机遇。从国家战略导向看,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合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凸显了成都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节点功能,彭州作为成都北门户枢纽城市,彭州需紧抓上位战略机遇,依托产业基础,深挖资源优势,构建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从西部区域格局看,“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将助力成都构筑高能级开放平台、打通经略全球的开放大通道、形成亚蓉欧供应链优势,为推动供应链要素高效集聚供给、循环流动、链接配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注入强大势能。彭州市充分发挥门户枢纽功能,加快自身走出去步伐,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优质要素资源加速聚集,服务西部发展大局。从四川发展部署看,在新时代治蜀兴川总体要求下,坚持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锚定“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提升成都极核发展能级,做优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深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为成都拓宽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半径提供有力支撑。彭州市认真落实上位发展部署,积极融入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格局。从成都战略决策看,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创新驱动和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彭州市立足成都北部郊区新城区位优势,基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把握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契机,遵循成都发展理念和产业发展指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效助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发展动能向创新驱动根本性转变。

2.面临挑战

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等多重挑战使得彭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形势更具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同时,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倾向可能更加明显,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优势显著,彭州市自身实力相对薄弱,对外开放程度不够,对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提出新的挑战。从城市发展能级看,彭州作为成都北向辐射德阳、绵阳门户,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区域,在全国城市体系中总体处于郊区新城的位势,城市发展能级还存在较大差距,创新策源能力、全球通达能力、要素运筹能力、供应链辐射能力等核心功能亟待提升,对外通道及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彭州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供应链要素构成方面还缺乏强有力的支撑。从产业发展短板看,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存在产业能级不高、行业结构欠优、有效需求偏低、专业人才匮乏等薄弱环节,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多数制造业企业处于“微笑曲线”价值链底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渗透程度差、关联程度小,高端化、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彭州需要在相关领域加快实现突破,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发展,促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彭州生产性服务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总体有利,发展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挑战,需积极应对,抢抓发展机遇,超前谋划、科学布局,精准施策、聚焦发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布局、快速发展。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及彭州市第十五届六次全会重大决策部署,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个做优做强”、产业建圈强链等多重战略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数字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着力提升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要素资源配置力、高端服务辐射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全力构建链接全球的高能级生产性服务经济体系,推动彭州数字化转型,成为彭州市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全面打造立体山水彭派之城,建成蓉北区域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奋力抒写彭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为基。以人民为中心,多措并举促进共同富裕,助力成都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进民生福祉。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着力构建更强大的引育体系、更具支撑力的协同体系、更具凝聚力的保障体系,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源协同水平,建设创新人才汇聚高地,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坚持数实融合、高端引领。聚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化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嵌入制造业设计、生产、运管和物流等多个环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把数字牵引作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延伸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以数字技术创新为生产性服务业赋能,推动服务业态和发展模式革命性重塑,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为彭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新引擎,助推“数字彭州”高质量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双向开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着力培育未来产业新优势,强化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动力支撑。抢抓“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RCEP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机遇,建设大通道,对接双循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彭州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水平,跨区协同,链接全球。

——坚持集聚集群、业态融合。适应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和空间布局要求,因地制宜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彭州“一脊两带,双城四区,全域融合”城乡空间格局集聚发展。基于产业价值链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生产性服务业渗透到产业链各环节特点,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与农业、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占据价值链高端位势。

——坚持重点突破、特色发展。依托服务业功能性载体平台重塑产业经济地理,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生态环保、中医药、航空发动机、现代种业、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链服务需求,集聚核心资源重点突破,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创特色,以强带弱,聚点成势。强化不同区域梯次发展、错位协同,形成特色彰显、优势互补、功能协调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格局。


专栏2-1: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构思图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总量迈上新台阶,发展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竞争活力逐步激发、城市能级显著跃升,加快建设具有成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西部影响力的流通中心、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具有成都影响力的特色会展协同发展区,成为蓉北区域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5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50%,占GDP比重达20%。

到2035年,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经济贡献更加突出,城市创新能级跃居前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集中涌现,“数字彭州”加速成型,“彭州标准”稳步建设,成都向西向北门户枢纽地位凸显,加快建设具有西部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流通中心、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具有西部影响力的特色会展举办地、总部经济汇聚新高地,跻身西部一流行列,成为蓉北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城市。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55%以上,占GDP比重达25%以上。

到2050年,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特征全面凸显,深度融入全国竞争体系,成为全国生产性服务网络重要节点,要素资源高度集聚,科技创新集中度显示度显著提升,全国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彭州服务”品牌辐射力和影响力享誉全国,成为链接国内外高能级生产性服务经济体系的优秀典范和重要标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亚欧影响力的流通中心、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会展举办地、总部经济发展地,建设成全国知名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城市。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以上,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


专栏2-2: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标表

   




近、中、远期总体目标

发展阶段 功能目标 主要指标 目标值

2025年

具有成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具有西部影响力的流通中心、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具有成都影响力的特色会展协同发展区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155

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速(%) 15.6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 >50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0

2035年 具有西部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流通中心、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具有西部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会展举办地

总部经济汇聚新高地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480

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速(%) 12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 >55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5

2050年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具有亚欧影响力的流通中心、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会展举办地、总部经济发展地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 >60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5

具体行业目标

细分行业 2022年 2025年

总部经济 总部企业数量(家) − 3

总部经济营业收入(亿元) − >10

总部经济对地方经济贡献占比(%) − 1

科技服务 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 0.099 1

技术合同交易额(亿元) 0.9 3.5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5.06 5.5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108 135

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家) 73 150

金融服务 金融业增加值(亿元) 34.88 75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 897.38 1000

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家) 1 2

流通服务 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亿元) 13.6 90

商贸服务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营业收入(亿元) 163.8 200

信息服务 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 1.89 7

商务服务 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 12.3 17

国内知名展会(场次) − 2

人力资源服务 人力资源服务营业收入(亿元) 9.08 10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家) 65 75

新经济

新业态 培育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领军企业(家) − 完成成都市下达目标

培育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领军企业(家) − 完成成都市下达目标

培育柔性化定制服务领军企业(家) − 完成成都市下达目标

培育共享型生产服务领军企业(家) − 完成成都市下达目标

培育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领军企业(家) − 完成成都市下达目标


 

   


第三章  产业体系构建

围绕彭州市加快构建“3311”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目标,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以重点产业链及特色产业链细分领域为突破口,全面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扎实推进“三个做优做强”,坚持专业化与高端化发展路径,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农业更高水平融合发展,瞄准带动力强、供需矛盾突出的重点领域,加速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信息资本等高端要素集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接轨国际,构建“2+3+2+1”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其中:“2”是指优先发展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两大先导型产业;“3”是指重点发展流通服务、商贸服务和金融服务三大支柱型产业;“2”是指大力发展商务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两大成长型产业;“1”是指创新发展新经济新业态。

一、战略引领,优先发展两大先导型产业

以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价值链和创新链核心为导向,重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全力做强创新引擎,引领彭州高质量发展,优先发展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两大战略先导型产业集群,增强科技创新策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赋能发展三大能力,打造创新要素聚集新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新引擎。

(一)科技服务

以双湖科技园为依托,有效聚合全域彭州创新资源要素,推动天府中药城、四川省能源化工创新城、西部菜都和彭州航空动力特色小镇创新平台和专业人才在“双湖”集聚,打造彭州创新动能引领区。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服务模式,延展服务链条,促进科技服务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补齐科创短板,为彭州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打造具有成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覆盖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助推彭州“南中药、北化工、东蔬菜、西航空”四大产业向价值链更高端迈进。

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增强创新动能。坚持“按需投建、个性定制”建设高标准载体平台、营造高品质服务环境。以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为载体,高水平建设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研发平台以及产业化基地,打造中国有机新材高地。围绕天府中药城,加快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一期项目、四川中医香疗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建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级。推进彭州航空动力特色小镇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促进航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推动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合科研院所、行业联盟共建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抢占蔬菜种业“芯片”制高点。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创新平台作用,提高创新发展质效,加强创新主体培育。

引育优势“链主”企业,强化龙头带动。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招引培育高能级“链主”企业,牵引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实施“链主”企业专员专班服务行动,清单式梳理“链主”企业需求,开展精准化服务。实施龙头产业链主品牌招商,策划跟踪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重大项目,将较高的本地配套率转化为产业链招商新优势。鼓励企业来彭投资科技研发、总部结算、品牌营销等功能性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来彭发展,推动实现“一个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一条产业链发展”良好格局。着眼创新协同、生产配套、供销合作等,支持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

厚植成果转化优势,加速产业落地。加快推进功能性重大项目,发挥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等创新策源和科技作用,强化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打造新材料、绿色低碳、医药健康及航空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速推动产业落地。引进培育国际技术经理人、国际技术转移机构,构建专业化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探索技术类无形资产挂牌交易、公开拍卖与成交信息公示制度,通过技术交易市场挖掘科技成果价值。探索与成都市其余区(市)县、德阳市、眉山市共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及创新合作中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引导5G医疗搬运机器人研制项目、新型腈水合酶催化合成5-氰基戊酰胺中试项目等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在彭州转化实施。

发展检验检测认证,增强市场竞争力。围绕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链发展需要,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内培外引具有国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检验检测平台、机构和知名品牌,打造数字化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重要基地,支持检验检测认证企业参与制定国内国际行业标准,提升行业话语权。推进检验检测技术创新,完善检验检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引导检验检测认证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新业态。搭建省市县三方中医药共建平台,共建中成药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发挥绿色衡立现代中药检验检测平台效能,缩短检测服务周期。扎实推进种子种苗研发检测、蔬菜生产检测、航空检测、新材料检测、无人机测试验证高质量发展,提升检测实效,培育检验检测认证知名品牌。

拓展知识产权服务,强化法治保障。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强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开展主导产业专利导航和重点企业专利微导航。以集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为一体的绿色低碳产业,集中医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诊疗为一体的医药健康,集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为一体的航空航天产业为导向,实施产业专利导航工程,围绕创新主体,开展企业微导航。加强转基因监管,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现代种业治理体系。高质量建设高价值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培育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和基础专利,打通彭州从高质量专利到专利密集型产品、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转化通道。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评估等专业服务,提高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运营实施、评估交易、保护维权、投融资等服务水平,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绿色发展。支持绿色低碳循环技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应用,参与成都高能级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发展以节能监测诊断、节能工程设计与设施运行、节能咨询、合同能源管理、绿色贸易与绿色金融为主体的节能环保产业,完善专利与成果分享、转化和应用机制。紧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先进技术,依托碳源基础,加快布局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路线,聚力打造绿色产业发展新高地。聚焦新能源产业关键环节及核心技术,打造“锂电关键材料产业基地”和“动力电池产业新极核”。积极布局氢能等新型储能新赛道,加快推进电解水制氢技术提升,推动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发展,打造“成都氢谷”。


专栏3-1:彭州市科技服务主要布局

   



 

   


(二)信息服务

发挥信息赋能作用,巩固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引导信息服务向市场、设计、生产等各环节渗透,助推产业信息化和城市智慧化发展,破解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欠优问题,补齐信息服务短板。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信息网络支撑。提速构建新一代通讯网络,深入实施光纤宽带网络优化工程和5G基站建设攻坚行动,完善新型城域网建设部署,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扩容和升级。推进园区5G精品网络建设,推动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技术交流论坛等重要场所按需部署5G网络,满足AR/VR、高清视频、交通调度等复杂场景对大流量、高并发、高可靠、即时响应应用需要。构建云网融合的新型算力设施,依托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在重点应用场景按需部署边缘数据中心节点,推动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满足数据泛在分布和多场景运算需求。推动国际农副产品及食品专业物流港物联网规模化应用,完善物联网连接管理、垂直行业应用等平台体系,实现物联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提升泛在感知能力。

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分中心,构建“5G+工业互联网”生态,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聚焦航空航天、新材料、医药健康等重点领域,推动装备数字化,推进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数字化,科学运行和应用中国中医药发展指数(彭州指数),推动建设四川省中医药强省战略主引擎。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智慧物流、众包设计、新零售等新增长点。探索建立全域旅游监测指挥平台和运营监测系统,与四川省、成都市大数据监控平台互联互通,建立集客流管理、游客分析、精准营销等领域大数据应用资源平台。建设智慧农业,推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构建农业数据资源体系。

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深化电子商务在产业领域融合创新发展,支持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双湖科技园建设大数据交易平台,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鼓励四川石化、新绿色等龙头企业采购销售模式实现在线化、网络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深入开展农村电商,培育农村电商市场主体,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助推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利用“电商+网红+直播+短视频”等线上营销方式,探索“新零售+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新模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支持彭州58跨境电商产业园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代为跨境电商企业办理包括报关报检、物流、退税、结算、信保等综合服务业务,培育发展新动能。


专栏3-2:彭州市信息服务主要布局

   



 

   


二、核心聚焦,重点发展三大支柱型产业

聚焦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双湖科技园、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全球显示度和国际竞争力为导向,锻造彭州生产性服务业长板优势,聚力发展流通服务、商贸服务和金融服务三大核心支柱型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彭州服务”全球配置力和影响力。

(一)流通服务

以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导向,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软硬件建设,借力“蓉欧+”四向拓展通道,加快金青新彭一体化发展,依托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围绕适欧、适铁、适港产业,积极完善现代化全球化供应链体系,加快提升物流枢纽服务功能,打造成为成都国际陆港特色口岸,强化彭州在双循环格局中的区域战略枢纽地位,锻长板强优势,打造具有西部影响力的流通中心,基本建成国际农副产品及食品专业物流港。

发挥临港枢纽功能,优化现代物流体系。发挥彭州作为成都国际铁路港大港区西向通道重要节点区位优势,建设区域多式联运中心,优化快速中转作业流程,加强公铁联运功能,逐步构建“通道+枢纽+网络”高端物流体系。大力招引多式联运运营机构和综合物流集成商、服务商,引导物流头部企业在彭设立总部基地、采购配送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支持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供应链集成服务的第四方物流发展。鼓励物流企业投资建设重要物流节点设施,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引导干、支、配、仓企业实现空间整合与业务有效协同,提高流通服务能力和集约化发展水平。

创新发展智慧物流,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批设施先进、智能化程度高的智慧物流园区和仓储设施,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推进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智能化建设,鼓励企业广泛应用智能物流技术和智能化物流装备,引导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港大港区协同发展区设施联通、标准联接、信息联网,支持企业、行业、区域构建智慧物流平台和追溯监管平台,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信息共享和全程可控。以标果(西南)智慧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基地暨结算中心、老邻居现代云仓及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为抓手,打造智慧物流示范区。

扶优做强冷链物流,拓展国际冷链通道。分层次完善冷链源头基点网络,建设“田头”冷链保鲜保活设施,改造升级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移动冷库等产地冷链设施,解决冷链物流“最初一公里”问题。支持企业共建冷链物流集配中心,优化布局多温层节能冷库、加工配送中心、末端冷链设施建设。围绕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大型商超、中小型零售门店和终端消费者等冷链物流末端“最后一公里”需求,布局冷链物流配送网点。强化品牌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试点,助推乡村振兴。发挥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优势,加大对知名冷链物流企业招引力度,培育国际化供应链平台企业,鼓励冷链物流企业与贸易企业等协同“出海”,增强跨境冷链物流服务能力。

聚焦绿色食品产业,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围绕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高质量建设供应链总部经济区,加快推进永辉二期等供应链总部项目群建设,打造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农副产品及食品集运基地。依托中国(成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以产业链拓展延伸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商贸物流产业,形成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探索“物流+电商”协同发展模式,推动直播电商、农村电商新电商经济发展,推进乡镇快递物流站点建设改造及电商物流渠道下沉,形成县域商业物流枢纽网络。推广提升绿色物流,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加快推进城市物流配送车新能源化,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场景。

聚焦医药流通领域,构建现代药品流通体系。充分发挥彭州市是成都医药类交易市场疏解唯一承接地的区位优势,依托天府中药城,推进成都国际医药港建设,串联医药种植、运输、加工和销售,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建设医药流通枢纽和数字化交易平台。支持药品流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加快构建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中小型企业为补充的现代药品流通网络,推动药品第三方物流加速发展。完善药品高效安全配送体系,支持本草堂药业等龙头企业拓展省外网点,建设一批辐射全国、全省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打造跨区域药品物流供应链。创新零售模式,鼓励多元化经营,发展“双通道”药店、专业药店、网上药店等新模式,拓展药品流通增值服务。完善全链条监管机制,建立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的现代药品流通全流程监测追溯体系,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

优化危化品仓储物流,加强安全风险防控。重点建设危化品运输车辆停车场设施,设置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洗车场,加快推进宏智仓储宏川智慧物流及供应链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石化园区储运物流,推进石化物流集约化发展。构筑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体系,运用危险化学品经营安全监管系统,对经营企业购销的危险化学品品种、库存、流向等进行实时监管,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化品储存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管控,对危化品道路运输企业大力推行运输电子运单系统,强化道路运输动态监控。加快建设以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成都)基地、四川石化消防支队、成都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彭州中队“三支队伍”为代表的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专栏3-3:彭州市流通服务主要布局

   



 

   


(二)商贸服务

紧抓成都构建“一区多点”国际现代商贸体系发展机遇,加快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启动与什邡市马井新城联动发展区建设,打造农副产品及食品专业物流基地和集散交易中心,成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重要节点。

优化完善专业市场体系,推动内贸品质升级。聚焦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借助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探索建设区域性蔬菜国际贸易数据中心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持续扩大蔬菜价格指数影响力,推动由传统农产品集散功能向多元平台功能转型,由商品交易向商品与服务交易转变。规划调迁彭州白庙蔬菜批发市场,提档升级隆丰蒜种产地市场。提升改造特色专业市场,对专业家禽交易市场、花卉苗木市场、博雅家装城等进行扩建、迁建或装饰修缮提升,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专业市场。推动商贸服务转型升级,注重品牌打造,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信息化、产品溯源和应急供应保障水平,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以农副产品专业市场为主,配套特色专业市场为辅,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商品交易市场体系。

全力构建国际贸易体系,促进外贸扩能扩容。依托中欧班列(成都),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副产品及食品国际贸易市场,加强“产品+通道+网络”贸易体系建设,推进全球供应链资源整合,打造国际高端商贸门户。依托临港优势,加快电商中心、物流总部基地、智慧农业总部基地、现代农业科研中心等商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成都构建全球供应链采购分销中心提供支撑。依托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商贸平台协同成都国际商贸城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打造便利化贸易新通道,扩大出口市场份额,助力成都“一区多点”国际现代商贸体系建设。探索实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落实“非禁即入”,扩大开放程度,引进一批具有全球要素运筹能力、策源牵引能力的商贸头部企业和平台企业,链接全球贸易体系。提升跨区域跨境国家级蔬菜交易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协同推进医药跨境创新创业和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打造内外贸一体化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


专栏3-4:彭州市商贸服务主要布局

   



 

   


(三)金融服务

立足新发展阶段,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发挥牡丹新城金融区资金集聚优势,健全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研判细分领域对要素资源供给精准度和质效性的差异化要求,聚焦金融撬动,发挥财政资金和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形成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

完善多层次金融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功能。聚焦彭州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链发展需求,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文创金融等,强化特色金融支撑。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加快聚集境内外知名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创业投资等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国有融资担保公司,鼓励小额贷款公司转型发展。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强化直接融资、上市培育、融资租赁等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引导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到创业板、新三板、北交所及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融资发展。拓展金融服务场景,稳步推进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大力开展“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改革试点深化工程。

创新培育科技金融,助推科技跨越发展。引导科技金融专营化发展,培育专注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科技金融特色支行、科技金融事业部等专营机构。针对科技创新型企业依法合规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研发贷、科技保险等业务,探索投贷联动、银保联动、投保联动等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高精尖”产业项目培育的股权投资。结合“科创贷”“壮大贷”“园区贷”等金融产品,做好天府信用通平台运用,开展金融精准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行动,以科技金融“新引擎”助力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助推低碳循环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多元化应用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推动金融资源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等领域倾斜。探索创新碳金融产品及衍生品,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开立碳交易账户,开展碳交易。探索环境权益质押融资、碳减排利率挂钩信贷产品、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质押贷款、碳基金、碳债券的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碳中和债。市内各大银行加快对碳减排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梳理和摸排,探索碳减排效应测算和信息披露,积极向其上级银行争取碳减排支持工具在彭落地。搭建绿色投融资互联网平台,加快实现绿色企业的信用信息查询、评级、网上申贷及融资供需信息发布、撮合跟进。

聚焦供应链金融,促进产业链畅通发展。鼓励建设合法合规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推进依托供应链的票据、订单、应收账款等动产融资。推动永辉、本草堂等龙头企业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协调其加入人民银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依托核心企业积极开展应收账款等供应链金融创新产品,有效解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拉动产业链均衡发展。建立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应用供应链大数据分析工具确保借贷资金基于真实交易,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可靠的融资渠道,解决供应链资金配置失衡等问题。

着力拓展文创金融,支撑文旅产业高效发展。厚植彭州文化资源优势,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和湔江河谷“十大场景”建设为抓手,发挥“文旅产业联创联建党建联盟”优势,推动文旅产业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结构最优化和融资成本最小化,探索设立彭州市文体旅产业发展基金。搭建文创金融服务平台,提供菜单式、驻站式、常态化全方位综合配套服务,构建面向文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文创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保证担保等类信用、景区收费权质押、智慧景区产品等金融产品,支持文旅项目及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等。运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亲情保”“农家乐贷”“乡村旅游贷”“文创通”等金融产品,支持文旅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提档升级。


专栏3-5:彭州市金融服务主要布局

   



 

   


三、加速突破,大力发展两大成长型产业

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科技人才支撑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商务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两大关键成长型产业集群,坚持全球引进与本土培育相结合,优化生产性服务供给结构,提升专业服务专精化水平,营造适应国际标准的商务服务生态,打造创新人才汇聚高地。

(一)商务服务

依托双湖科技园和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加快建设枢纽服务中心、商务服务基地等功能性设施,大力发展会展、总部、结算等商务服务,以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为导向,引进国内外知名商务服务机构,集聚培育一批企业地区总部、功能性总部、结算总部,打造高端商务服务集聚区。

促进会展经济品牌化发展。提升展会服务承载力,加快天府中药城创新中心、中医药博物馆、天府蔬香博览园、航空科技博览园等载体建设和升级,引进高端品牌酒店等配套设施。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展会,依托特色产业优势,打响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中国(彭州)龙门山民宿发展大会、中医药大健康展会等特色会展品牌,做优做强成都种业博览会,引进氢能产业会展和论坛活动,积极申办国际山地系列赛事和运动装备展、国际运动技术研讨会等,大力吸引品牌会展项目落户彭州,促进“会展+贸易”“会展+赛事”“会展+无人机”等新业态发展。推动会展服务智能化升级,鼓励应用3D打印、裸眼3D、AR/VR虚拟、AI智能互动等新工艺新技术,打造智慧场馆。扶持发展一批本地中小型会展策划、执行机构,支持市外知名会展企业来彭设立机构,提高彭州会展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和展会举办能力。

促进总部经济集聚化发展。积极发展楼宇经济,打造高品质商务空间,承接绿色低碳、医药健康、航空航天、旅游业、都市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的总部企业入驻。大力吸引成长型总部企业、功能型总部企业、综合型(区域型)总部企业、结算总部企业等落户彭州,鼓励“链主”企业在彭设立研发运营总部,着力培育本地总部企业。天府中药城聚焦打造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管理机构等为一体的产业链研发和总部功能,加快形成双湖科技园总部经济“指挥中枢”。高质量打造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临港商务服务区,积极拓展物流总部基地、智慧农业总部基地和供应链总部基地等。


专栏3-6:彭州市商务服务主要布局

   



 

   


(二)人力资源服务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主题,以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为主线,聚焦人才谱系丰富多彩、人才生态迭代升级、人才队伍集聚裂变,着力构建整体智治、精准赋能、唯实惟先的人才新格局,补齐专业人才短板。

构建多层次人才引育体系。积极创建彭州市人力资源服务品牌,鼓励发展高级人才寻访、人力测评、人力资源管理等中高端业态,依托彭州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形成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紧扣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及人才缺口,力争引进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团队)和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互融互通。创新人才招引模式,推行“企业提需求+政府给支持”联动引才,深化“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深入实施“天彭菁英计划”,拓展人才引进渠道,筑牢人才储备“蓄水池”。

全面强化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推进“4+1”院校建设,深化“技能彭州”品牌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精准开展高技能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转岗转业、储备技能、通用职业素质等技能提升培训,加快形成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协同发展格局。搭建以企业、职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为载体的技能提升平台,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工作室、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等,充分发挥成都石化工业学校、成都航利航空工程职业教育有限公司等优质培训资源在全市技能人才培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国际山地运动学校建设,与国际户外救援机构合作,开展山地运动从业人员培训及认证,输出国际山地户外标准,建立完善的职业户外运动培训认证和山地户外运动风险及安全救援体系。


专栏3-7:彭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主要布局

   



 

   


四、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

基于彭州资源禀赋和先发优势,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聚焦新赛道,大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服务供给新模式,激发城市活力,全面助推彭州现代产业体系向价值链高端升级。

前瞻布局新赛道,引领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彭州生产性服务领域新赛道布局,用新赛道点亮新经济,构筑彭州未来发展比较优势。布局氢能、锂电关键材料等新能源赛道,做靓“成都氢谷”和锂电关键材料产业基地。布局植物提取小分子药、中药活性成分合成生物药、芳香类药物创新研发,打造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布局航空动力及无人机研发制造等新赛道,力争打造国家级航空工业示范小镇。布局试飞测试、智慧空管等新赛道,打造5G物联无人机示范基地,做强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布局智慧物流、结算中心等新赛道,打造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农副产品及食品集运基地。布局种业创新、种苗繁育等新赛道,打造国家区域蔬菜种业创新基地和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蔬菜)。

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聚力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鼓励新材料、新能源、中医药、航空发动机等先进制造业领域龙头企业整合优质产业资源,促进服务型制造过程集成化,建设“硬件+软件+平台+服务”集成系统,提供装备成套性服务或“交钥匙”工程,培育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彭州服务”集成供应商。科学发展柔性化定制服务,推广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系统,发展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推动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统筹发展共享型生产服务,集聚生产制造各环节分散闲置资源,实施弹性匹配、动态共享,探索建设共享制造车间(工厂)。深化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开展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到状态预警、故障诊断、维护检修、回收利用等全链条服务,建设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平台、产品数字孪生体等。

第四章  产业空间布局

一、构建“一轴双核多极”发展格局

遵循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彭州生产性服务业现实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结合彭州“一脊两带,双城四区,全域融合”城乡空间格局,深化产业经济地理重塑,鼓励因地制宜、错位发展、良性互动、功能互补,加快构建面上辐射、线上联通、点上集聚的“一轴带动、双核引领、多极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其中:“一轴”即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轴;“双核”即是天彭主城、濛阳新城;“多极”即是各产业园区、各镇域多极发展,联动集聚,相互支撑。


专栏4-1: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空间布局

   



 

   


二、一轴带动,统筹辐射

以“一轴”为带动,东西互济,统筹辐射,一体发展,激发创新发展“新动能”。依托以濛阳—九尺—天彭—致和—丽春为骨干脉络的融成发展带,东联西拓,强势牵引彭州产业发展,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最为高端、最为密集的条带状区域,实现资源同用、产业同进、设施同网、服务同享、生态同保、优势同构,打造彭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轴。主要承担创新驱动和辐射带动功能,依托天彭主城、濛阳新城功能定位,推动双城一体布局、联动发展,发挥高强度经济聚集优势,推动发展轴上濛阳、南部新城、牡丹新城、丽春、九尺各城镇组团都市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业态融合、沿轴集聚,形成东西向城市经济发展走廊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创新轴带,不断提升综合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专栏4-2: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轴空间布局

   



 

   


三、双核引领,聚能升级

以“双核”为引领,核心带动,聚能升级,再造优势,打造领跑全市“新引擎”。统筹兼顾彭州市域内循环,实施“大濛阳”发展战略,形成天彭主城、濛阳新城“双核联动、错位共济”城市格局,着力推动“新老区域、双重示范”协同发展,实现双核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轴联动协同,引领全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构筑濛阳新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极核。全面推进重点片区建设,依托濛阳新城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极核,做优做强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布局国际农副产品及食品专业物流港、城市商业智慧云区、临港商务服务区、临港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商贸物流区。以国际农副产品及食品专业物流港为抓手,借力“蓉欧+”四向拓展通道优势,协同互联青白江片区,依托中国(成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重大产业平台和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国家级蔬菜展会影响力,重点发展流通服务中的智慧物流、冷链物流等,商贸服务中的农副产品及食品贸易,商务服务中的会展博览、总部企业管理,以及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高质量建设。

构筑天彭主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极核。以南部新城和牡丹新城为战略核心,打造天彭主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极核,主要承担医药创新策源地、综合型服务功能和金融支撑功能。以天府中药城创新中心、孵化园、中医药创新港等创新平台为抓手,利用中药材种植及主城区产业基础优势,依托成都国际医药港,聚焦产业链研发和总部功能,核心布局双湖科技园和牡丹新城金融区,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中的医药及医疗器械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及法律服务等,以及医药商贸物流、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专栏4-3: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双核”空间布局

   



 

   


四、多极支撑,联动协同

以“多极”为支撑,优势互补,联动协同,资源共享,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在一轴带动、双核引领统筹下,有效串联新材料片区、湔江河谷片区、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天彭主城片区及各中心村等,积极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轴功能外溢和生产性服务中枢要素流扩散,引导生产性服务企业集群集聚,形成开放共融、多维互联、优势互补、功能错位协同、特色优势明显的多极支撑发展新格局。

主要承担特色示范和多极支撑功能。按照品牌效应明显、产业特色鲜明、高端要素集聚、配套功能完善要求,各产业功能区、园区和特色小镇充分发挥区域产业特色,联动集聚、相互支撑,高质量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依托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围绕建设中国有机新材高地、“成都氢谷”和锂电关键材料产业基地,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生态环保产业链,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中的绿色低碳研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认证等,人力资源服务中的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商务研修、职业教育和人才交流等,以及绿色金融、高端会议、设备维修保障、危化品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做优做强成渝地区能源和有机新材料重要保障基地功能。

——依托天府中药城。围绕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聚焦创新药(含中医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诊疗产业链,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中的医药研发孵化、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等,商贸服务中的医药贸易,流通服务中的医药仓储物流,以及会展博览、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职业教育等生产性服务业,做优做强四川省中医药强省战略主引擎。

——依托彭州航空动力特色小镇。围绕建设国家级航空工业示范小镇,聚焦航空发动机和工业无人机产业链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中的研发设计、航空技术转化、检验检测认证等,人力资源服务中的航空动力教育培训、航空科普教育等,以及航空发动机维修、航空会展展览等生产性服务业,做优做强航空动力特种材料及维修基地功能。

——依托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保障中国西部重要农产品供应链安全,聚焦现代种业、都市农业产业链,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中的蔬菜种业创新、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等,以及普惠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做优做强天府菜都——西部“菜篮子”保供基地功能。

——依托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围绕打造国际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聚焦旅游业、体育产业链,持续加快生态价值转化,融入成都市建设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发展格局,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中的运动设备及装备研发测试等,商务服务中的会展传媒、山地运动度假总部企业管理等,以及山地运动从业人员培训及认证、文创金融、运动装备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做优做强龙门山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功能。

——依托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围绕建设国际农副产品及食品专业物流港,聚焦现代物流,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中的研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孵化、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及法律服务等,流通服务中的智慧物流、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物流、电商物流、绿色物流等,商贸服务中的农副产品及食品贸易、高端商贸等,以及总部经济、会展博览、商务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资源型农副产品及食品进口集散中心。


专栏4-4: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多极”空间布局

   



 

   


第五章 八大专项行动计划

服务新发展格局,着眼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模式,深入探索符合彭州现实需要的创新举措,以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任务为主攻方向,聚焦细化落实、重点突破、示范先行,加快实施八大专项行动计划,推动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一、高引领,总部经济聚集行动

实施外引内育。从外部招大引强,瞄准行业前二十强企业、上市企业、国家和中央部门管理的大企业(集团)区域总部、六类500强企业、“链主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及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制定彭州市总部企业支持政策,通过建设企业总部大厦、完善企业“保姆式”“零公里”服务,打造宜业、宜商、宜居且可持续发展的微型城市体系等方式,加快引进一批补链强链的高能级总部企业落户彭州。从内部加大对“有根”企业梯度培育,支持有条件的本地企业通过资本运营、战略合作和企业重组等方式向综合型总部或者功能型总部转型。探索以四川石化公寓、新材料创新中心和双湖科技园等载体为依托,建设“四川省能源化工创新城”,以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和赋能全省重点产业链化工环节,推动全省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招商模式。聚焦彭州主导产业“链主”企业,梳理建立产业链重点引育目标企业清单,并加强对目标企业战略布局、投资方向的实时跟踪和动态更新,着力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构建“头部引领、集群支撑、链式互补”的产业生态。以招大引强、招商引智为抓手,围绕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链,打好招商组合拳,综合运用和探索专班招商、精准招商、资本招商、人才招商、策划招商、总部招商、平台招商、外资招商、统筹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


专栏5-1:高引领,总部经济聚集行动

   




序号

   

名称

   

主要内容

   



1

   

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生态环保、创新药(含中医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诊疗、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旅游业、体育产业、美食产业、现代种业、都市农业、现代物流等细分领域,引进行业前二十强企业,培育本地有根企业。

   

力争每年引进培育1家

   



2

   

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企业

   



3

   

国家和中央部门管理的大企业(集团)区域总部

   



4

   

世界500强、美欧日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中国服务业500强、新经济500强

   



5

   

“链主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及专精特新“小巨人”等

   

力争每年引进培育1-2家

   


 

   


二、强创新,科创平台搭建行动

创新“平台+生产”。围绕绿色低碳、医药健康、航空航天等产业,聚焦新材料、新能源、中医药、航空发动机等细分领域,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打造1-2个行业级和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向平台迁移,推进智能交互、行业平台、软硬件产品集成应用和高效整合,打造3-4个具有品牌效应的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

创新“平台+消费”。推广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打造一批集创意设计、采购交易、展览展示、品牌发布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消费服务平台。推动川芎、大蒜、莴笋、猕猴桃、食用菌、冷水鱼、中药材等优势农副产品通过传统零售和渠道电商相结合的方式推向市场,鼓励开展“短视频+网红”、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小程序”电商等智能营销新业态。

创新“平台+流通”。聚焦专业市场建设,搭建“买全球卖全球”信息平台,支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优化全球供应链采购、分销体系。发展网络货运综合服务平台,高效整合运力资源,推广无人机、无人车、新能源汽车承运,布局充电桩、加氢站,推动运输工具低碳转型,建设高效化、立体化、低碳化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创新“平台+共享”。以科创空间为主要载体,推进知识技能共享,建设一批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推进制造资源共享,建设共享制造信息平台,探索建设共享制造车间(工厂)。推进教育培训共享,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远程教育模式,搭建一批具有地区影响力的教育培训共享平台。


专栏5-2:强创新,科创平台搭建行动

   




序号

   

类型

   

名称

   

主要内容

   



1

   

创新“平台+生产”

   

行业级和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围绕绿色低碳、医药健康、航空航天等产业,聚焦新材料、新能源、中医药、航空发动机等细分领域,支持四川石化、新绿色、成一制药、协力制药等行业领军企业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打造1-2个行业级和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

   

推进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北航成都航空动力创新研究院等4个新型研发机构高效运行,高水平建设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研究中心、氢能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产业化基地;与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共建“一院两地”,探索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共同推动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双湖科技园、创业孵化园、彭什川芎科技创新孵化园、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四川中医香疗大健康产业研究院、中医药分析测试中心和中试平台、医疗器械技术平台等;推进增材制造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四川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府蔬菜种苗繁育中心、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与高效运行,打造3-4个具有品牌效应的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

   



2

   

创新“平台+消费”

   

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消费服务平台

   

以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会展中心、永辉供应链平台、中国(彭州)龙门山民宿发展大会、航空文化科技博览会等为核心载体,打造一批集创意设计、采购交易、展览展示、品牌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消费服务平台。

   



3

   

创新“平台+流通”

   

“买全球卖全球”信息平台

   

以国际农副产品及食品专业物流港、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药贸易中心、彭州58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升级建设为契机,搭建“买全球卖全球”信息平台,支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

   



网络货运综合服务平台

   

推动四川永辉供应链现代产业园、标果(西南)智慧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基地暨结算中心、老邻居现代云仓及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等建设,加快建设彭州网络货运综合服务平台。

   



4

   

创新“平台+共享”

   

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依托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共享实验室及共享检测平台、天府中药城中医药研发功能性平台和医疗器械共享服务平台、华氏医药CRO平台、孵化园二期共享研发中试空间、“省市县”三方共建中成药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一批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共享制造信息平台

   

推进制造资源共享,搭建共享制造信息平台,探索建设共享制造车间(工厂)。

   



教育培训共享平台

   

以四川中医药职业学院、四川省应急管理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航空航天职业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四川中医香疗大健康产业研究院、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培训基地、军民融合培训中心、航利航空动力教育培训中心等为载体建设,搭建一批具有地区影响力的教育培训共享平台。

   


 

   


三、通渠道,全球服务联网行动

实施综合运输大通道畅通工程。主动融入成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群)建设,深入实施交通互联互通工程,强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推进“四网融合”,推动城际铁路外环线接驳成兰高铁、西成客专并入国铁网络,成都市域轨道S11线启动建设。以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体系为基础,融入成德同城化、成都市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彭州“东南西北”四向融通发展,向东主动融入成德同城大格局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差异化打造国际农副产品及食品专业物流港,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向南主动融入成都中心城区,推动城市发展轴南移发展,有效承接成都核心区人口、产业、功能疏解以及外溢居住需求;向西积极联动都江堰等西部片区县市,共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共同打造国际顶尖文旅IP;向北依托成汶高速,联动汶马、汶九高速,打通成都北向出川和辐射川西北的最便捷通道,提高门户枢纽地位。

构建国际铁路大通道体系。拓展国际对外通道,积极融入国际尤其是链接泛欧泛亚地区的供应链服务网络,加快构建彭州-欧盟、彭州-俄罗斯、彭州-中亚的国际铁路通道及彭州-日韩、东盟、澳新、美洲等国家(地区)铁海联运通道。重点融入成都“7+5”国际铁路大通道西向通道建设,推动成格铁路建设,畅通西向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至中亚、西亚、欧洲的泛欧泛亚铁路大通道。以濛阳新城为战略支点,深度链接成都国际陆港、主动融入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探索毗邻地区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健全高水平开放型贸易体系和制度体系,打造成都向西向北的门户枢纽。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协同发展。推进与成渝地区协同发展,围绕川渝中医药传承创新、道地药材发展等重点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推中医药高质量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与重庆市长寿区战略合作,在商贸物流、会展展览、绿色低碳、新材料、职业教育和人才交流等领域加强合作,引领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新样板。深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探索交界地带“协作共享”模式,扎实推进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与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协同发展,以国际农副产品及食品专业物流港为抓手,沿天府大道北延线综合发展轴布局临港制造业及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口岸枢纽服务中心和商务服务基地,形成成都国际铁路港与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一体化运营的关键配套。深度推动金青新彭区域融合发展,打造区域协同发展利益共同体,联合承接成都城市功能外溢,形成次区域协同发展轴;加强与青白江合作,大力发展公铁多式联运,做强公铁联运物流功能;依托金彭结对联动,聚焦彭州市双湖科技园核心承载,围绕“科、工、贸、金”探索“研发+制造”“总部+基地”“头部+配套”等发展新路径,联合打造金彭“结对联动合作区”,链接两地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加快推动双湖科技园成为片区科技创新极核,依托金牛池上锦汉服文化产业研究院、星空秀场、中国西部高级定制中心、成都国际商贸城等产业载体,联动彭州华茂产业园、龙洋家纺城及双湖科技园时尚创意理念和生产制造基础,聚焦服饰创意产业,打造独具金彭特色的潮流时尚区。

 

 


专栏5-6:通渠道,全球服务联网行动

   




序号

   

名称

   

主要内容

   



1

   

实施综合运

输大通道畅

通工程

   

强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推进“四网融合”,推动城际铁路外环线接驳成兰高铁、西成客专并入国铁网络,成都市域轨道S11线启动建设;推动彭州“东南西北”四向融通发展,构建四向融通发展格局。

   



2

   

构建国际铁路大通道体系

   

加快构建彭州-欧盟、彭州-俄罗斯、彭州-中亚的国际铁路通道及彭州-日韩、东盟、澳新、美洲等国家(地区)铁海联运通道;重点加快西向通道建设,推动成格铁路建设,畅通西向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至中亚、西亚、欧洲的泛欧泛亚铁路大通道。

   



3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协同发展

   

推进与成渝地区协同发展。围绕川渝中医药传承创新、道地药材发展等重点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谋划举办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专业论坛和会议,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发展联盟”永久会址;积极推动与重庆市长寿区在商贸物流、会展展览、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健康、职业教育和人才交流等领域合作,探索实施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体系,在两地互设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和贸易平台,共建绿色低碳产业园区等。

   



深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探索交界地带“协作共享”模式,扎实推进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川芎产业“精品示范”。推进与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协同发展,以国际农副产品及食品专业物流港为抓手,将彭州建设成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专业化分工体系的重要一环,沿天府大道北延线综合发展轴布局临港制造业及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口岸枢纽服务中心和商务服务基地,形成成都国际铁路港与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一体化运营的关键配套,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重要节点。

   



深度推动金青新彭区域融合发展。依托彭州四向拓展优势,环状联合金牛、新都、青白江等区(市)县打造区域协同发展利益共同体,联合承接成都城市功能外溢,形成次区域协同发展轴,进一步提升彭州协同效能;加强与青白江合作,大力发展公铁多式联运,做强公铁联运物流功能;依托金彭结对联动,聚焦彭州市双湖科技园核心承载,围绕“科、工、贸、金”探索“研发+制造”“总部+基地”“头部+配套”等发展新路径,联合打造金彭“结对联动合作区”,链接两地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加快推动双湖科技园成为片区科技创新极核,依托金牛池上锦汉服文化产业研究院、星空秀场、中国西部高级定制中心、成都国际商贸城等产业载体,结合彭州市华茂产业园、龙洋家纺城及双湖科技园时尚创意理念和生产制造基础,聚焦服饰创意产业,打造独具金彭特色的潮流时尚区。

   


 

   


四、创标杆,示范标杆培育行动

构建“创标杆”标准体系。以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创标杆”标准体系为参照蓝本,做好与成都市标准体系的充分衔接,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科创空间为主要评选对象,明确评选范围边界,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行业龙头企业企业家参与标准体系的构建与指标设定工作,从质量、效益、效率等多方面,系统建立彭州市的“创标杆”标准体系。

明确标杆评选及鼓励政策。组织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评估、专家评审、职能部门和企业家参与,评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科创空间,并争取参与成都市级评选。对入选对象在考核上给予激励,宣传上给予更高能级、更广范围的平台支持。

总结发展经验及示范推广。总结入选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科创空间的经验做法,以书面总结、大会宣讲、实地考察、现场指导、网络互动等多种方式进行示范推广。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认真研究每条经验的推广方式,找准各自工作的结合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做实做细各个环节工作,强化对示范亮点的典型宣传,确保首批推广的经验“移植”成功,加快形成示范效应。

 

 

 


专栏5-3:创标杆,示范标杆培育行动

   




序号

   

名称

   

主要内容

   



1

   

构建

“创标杆”

标准体系

   

以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创标杆”标准体系为参照蓝本,以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天府中药城、湔江河谷旅游区、彭州航空动力特色小镇、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等产业载体形成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科创空间为主要评选对象,明确评选范围,构建彭州市的“创标杆”标准体系。

   



2

   

明确

标杆评选及

奖励支持

   

围绕大连理工成都研究院、新材料创新中心、天府中药城创新中心、天府中药城孵化园、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天府创新港、四川中医药职业院校、中科彭州智慧产业创新中心、四川中医香疗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航利航空动力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等潜力项目,每年评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给予奖励支持。

   



3

   

总结

发展经验及

示范推广

   

总结入选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科创空间在规划理念、开发建设、产业发展、项目招引、项目推进、政策保障、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进行示范推广宣传。

   


 

   


五、铸品牌,标准化品牌化行动

服务标准化。构建需求引领、企业主体、政产学研用共同推进的标准研制、应用推广、持续改进的标准化发展模式,与国内外行业标准接轨,积极推动彭州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标准制定修订工作。通过标准化试点示范、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项目建设,总结推广一批标准实施典型经验,组织宣讲培训,推动彭州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树立标准优势,实现标准引领品牌,抢占竞争制高点。

服务品牌化。分类指导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在商贸流通、会展金融、科技信息、人力资源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1-2个“彭州服务”品牌培育试点建设,培育一批品牌服务领军企业。重视园区品牌建设,塑造高品质、高识别度、强影响力的园区服务品牌,打造一批名企、名园,加快推动产业载体标识标牌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推进多语种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市重点景区、重点公共服务区实现多语种标识标牌的覆盖。厚植彭州特色新优势,全力塑造品牌印象,让“彭州服务”城市品牌享誉全国。


专栏5-4:铸品牌,标准化品牌化行动

   




序号

   

名称

   

主要内容

   



1

   

服务

标准化

   

以四川省彭州川芎标准化种植示范项目、中药标准化示范平台、蔬菜种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菜稻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国蔬菜质量标准南方中心等建设为契机,在川芎、黄连、大蒜、莴笋、猕猴桃等优势农副产品的种苗繁育、种植生产、检验检测认证、加工贸易流通等产业链环节形成“彭州标准”,制定川芎国际标准;聚焦生产性服务重点领域标准化体系内容,推进各园区服务标准化建设。

   



2

   

服务

品牌化

   

大力开展1-2个“彭州服务”品牌培育试点建设,推动四川石化、奥克化学、新绿色、协力、本草堂、宝山、鑫百信、永辉、亿佰家、舞东风、雨润等龙头企业品牌建设,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型品牌服务领军企业。

   



重视园区品牌建设,塑造高品质、高识别度、高影响力的园区服务品牌,打造一批名企、名园,加快推动产业载体标识标牌建设和升级改造。

   



推进多语种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市重点景区、重点公共服务区实现多语种标识标牌的覆盖。

   



全力塑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品牌、中医药产业品牌、“彭字号”高端农副产品品牌、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龙头会展品牌、成都种业博览会品牌、“龙门山民宿”“湔江河谷国际山地运动”“龙门山湔江河谷露营”核心品牌、低碳环保“未来城”城市品牌等,营造“中国西部菜都”“北有寿光、南有彭州”“中国川芎之都”“中国早蒜、种蒜之都”等特色品牌印象,让“彭州服务”享誉全国。

   


 

   


六、促联动,融合试点示范行动

探索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支持试点单位积极发展高端科技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现代供应链、智能制造与运营管理、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在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共享型生产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等五个方面,积极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滚动建立两业融合发展项目库,培育一批两业融合型市场主体。

探索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在新材料、新能源、中医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等重点制造领域,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支持新材料、新能源原材料企业向产品和专业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以绿色低碳产业园为载体,推动锂电、氢能产业创新、集聚发展,加强新能源生产使用和制造业绿色融合。推进消费服务重点领域和制造业创新融合,在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远程诊疗等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以及可穿戴监测、运动、婴幼儿监护、适老化健康养老等智能设备领域培育领军企业。围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家居、服装等为重点,发展规模化、个性化定制,推动消费品工业服务化升级。


专栏5-5:促联动,融合试点示范行动

   




序号

   

名称

   

主要内容

   



1

   

探索深度融合

新业态新模式

   

在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共享型生产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五个方面,积极培育行业领军企业。促进制造业“链主”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鼓励四川石化依托龙头企业的成熟资源体系,转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新能源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企业和整体解决方案商;依托天府中药城,加快发展公共实验室、GMP中试车间、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共享型生产服务;依托彭州航空动力特色小镇,重点发展3D打印个性化定制服务和智能化成套生产线;建设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产品数字孪生体,提升产品管理水平。

   



2

   

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

   

依托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支持四川石化、奥克化学、佳化化学等新材料、新能源原材料企业向产品和专业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提供社会化能源管理、安全环保、信息化等服务。以绿色低碳产业园为载体,发挥四川华能水电解制氢优势,加快氢能“制-储-运-用”全链条产业布局,加强新能源生产使用和制造业绿色融合,推进新能源生产服务与设备制造协同发展。

   



依托彭州航空动力特色小镇,发挥5719厂领先技术和装备基础优势,发展辅助设计、系统仿真、智能控制等高端工业软件,加快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带动配套、专业服务等产业协同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水平。

   



推进消费服务重点领域和制造业创新融合,依托天府中药城,在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远程诊疗等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以及可穿戴监测、运动、婴幼儿监护、适老化健康养老等智能设备领域培育行业领军企业。

   



围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家居、服装等为重点,发展规模化、个性化定制,推动消费品工业服务化升级,培育四川伊恋家居、四川双虎家居等为行业领军企业。

   


 

   


七、建场景,应用场景营造行动

营造生产性服务线上应用场景。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手段向科技、信息、流通、商贸、金融、商务、人力资源等领域渗透,营造一批“端对端”的云智慧、云贸易、云金融、云咨询、云商务、云培训等生产性服务线上应用场景。重点推动中科院微电子所彭州智慧产业创新中心“中医药+智慧云”技术支撑平台、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和孵化中心、智慧农业总部基地、智慧物流中心、线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彭州智慧治理中心等典型项目建设,形成生产性服务线上应用场景典范。

营造科创空间赋能应用场景。依托科创空间,推动国有企业、专业机构、领军企业组建联合运营主体,释放园区市场化资源,导入一批科学研究、信息交流、技术孵化、技术交易、供应链管理等专业服务提供商和平台型企业,营造高品质科创空间赋能生产服务的应用场景。

营造引领创新的机会场景。围绕彭州主导产业方向,建立机会清单发布机制,鼓励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支持各产业功能区及园区结合区域产业基础和场景发展需求,探索编制生产性服务业应用场景建设指南,开展特色典型应用场景挖掘、培育和试点示范,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IP,遴选推广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项目。


专栏5-7:建场景,应用场景营造行动

   




序号

   

名称

   

主要内容

   



1

   

营造生产性服务线上应用场景

   

营造一批“端对端”的云智慧、云贸易、云金融、云咨询、云商务、云培训等生产性服务线上应用场景,重点推动中科院微电子所彭州智慧产业创新中心“中医药+智慧云”技术支撑平台、农村电子商务、电商公共服务和孵化中心、智慧农业总部基地、智慧物流中心、线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彭州智慧治理中心等应用场景建设。

   



2

   

营造科创空间赋能应用场景

   

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新材料创新中心及共享空间、天府中药城孵化园、天府中药城创新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天府创新港、四川中医香疗大健康产业研究院、中科彭州智慧产业创新中心、航利航空动力教育培训中心、航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四川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方种业创新中心等科创空间建设,导入一批专业服务提供商和平台型企业,赋能生产应用场景。

   



3

   

营造引领创新的机会场景

   

数字化转型场景:重点推动家具和食品生产、中医制药、化工产业等领域龙头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和解决方案,扩大智能化、绿色化生产设备与工艺应用,推广柔性制造和智能化、无人化、定制化生产场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智能制造场景:聚焦智能家居、医药、航空精密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推动龙头企业改进技术和设备,建设智能设计、制造、检验检测示范场景。支持建设已入选示范名单的新绿色应急智能中药调配服务场景、先临三维数字工厂3D打印场景,积极进行示范推广。

   



现代物流场景:立足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物流能力优势,探索应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仓储、拣选、搬运、装卸、配送等全环节构建示范应用场景。

   



在双湖科技园规划布局示范加氢站、综合能源站,推动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展长途和重载等典型场景应用示范;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打造充电桩“削峰填谷”储能场景和数字化能源供应场景;积极布局分布式能源项目,探索打造绿色工厂,构建生态工业场景;推广应用绿色建材、零排放能源供应系统、节水系统等材料、设备和技术,探索打造低碳(零碳)社区场景。

   


 

   


八、广赋能,数字经济赋能行动

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基础网络化工程,构建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扩容彭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城域网出口带宽,加快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降低制造业企业互联网专线成本。推进5G基站建设,依托原有城市基建网络,有机嵌入一批以5G基站、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为重点的新基建项目,加快重点区域5G基站布局,支持企业部署应用5G新型网络。

加速布局存算一体数据中心。围绕双湖科技园、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加速布局存算一体数据中心,建设西部区域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创新中心和应用中心,探索“制造+算力+应用”产业发展模式,鼓励云计算平台拓展大数据服务,促进海量数据,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和智能数据分析等公共云计算服务发展。

加快建设智慧园区。依托产业功能区和园区,强化区块链技术、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AI算力云等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打造一批智慧园区。实现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和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5G网络和智慧游览导游系统全覆盖,加快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


专栏5-8:广赋能,数字经济赋能行动

   




序号

   

名称

   

主要内容

   



1

   

信息网络

基础设施

   

推进基础网络化工程,扩容彭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城域网出口带宽,加快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加快重点区域5G基站布局和应用。

   



2

   

存算一体

数据中心

   

围绕双湖科技园、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加速布局存算一体数据中心,建设西部区域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创新中心和应用中心,探索“制造+算力+应用”发展模式。

   



3

   

智慧园区

   

加速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5G智慧园区建设,创新建设能源大数据平台,推广能源智慧监测平台试点示范工程,打造集智慧环保、智慧物流、智慧应急、公共服务、公用工程、封闭管理等于一体的智慧化管理体系。建设数字濛阳,加快推进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信息技术布局,建设物流大数据平台,推动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等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打造智慧物流园区。推动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准化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和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5G网络和智慧游览导游系统全覆盖,加快智慧旅游的发展。

   


 

   


第六章  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管理

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在完善规划政策体系、推动重大项目方面形成合力,并主动与省市有关部门沟通对接,争取相关示范区试点和重大生产力改造提升项目落地彭州。相关镇(街道)、产业园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配套政策和具体实施办法,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健全生产性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等,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健康良性发展。

二、做好规划衔接

充分做好与《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彭州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及彭州城市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的有机衔接,注重规划的前瞻性与指导性,保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与成都市规划的一致性。强化规划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坚持分类指导、分业促进、分区施策的原则,研究制定物流、科技、金融、信息等专项规划,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集群化、集约式发展,推进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联动和协作共兴。

三、创优营商环境

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精细化梳理和审批流程优化改革,对重点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开通商事登记“绿色通道”,全力推进事中事后监管。优化产业政策环境,加快制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高度适配、专业管用的政策工具包,形成各细分产业链发展的要素资源优势和政策引导效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制度,构建全市统一的“互联网+监管”体系,开展违约失信问题专项整治,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

四、健全要素保障

优化土地保障,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用地在现行政策框架内优先安排,重点项目按照规划部门明确的土地用途分类供地。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形成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加大高端人才引育力度,扩大技能型人才规模。完善财税政策,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生产性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同价政策。加大财政力度,发挥生物医药基金、航动基金、文旅基金等特色产业子基金作用,引导撬动社会资本等多元市场主体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完善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信贷支持,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题。


附件: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招商图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