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智链—成为科技企业与政策红利之间的超级链接者
在线留言
返回首页
致远智链
ZHI YUAN ZHI LIAN
热点资讯
资讯分类
关于公开征求《邛崃市耕地保护激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示
来源:邛崃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作者:邛崃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发布时间: 2024-08-14 | 191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充分发挥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对保护耕地的积极作用,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耕地保护激励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成府规〔2024〕4号)等文件,结合我市实际,邛崃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了《邛崃市耕地保护激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提升《邛崃市耕地保护激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现按程序将《邛崃市耕地保护激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予以公示,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一、公示时间:2024年8月14日至2024年9月12日,共30天。

二、联系人:耿学斌

三、联系电话:028-88791359

四、反馈渠道:在公示期间请将意见和建议以书面形式投递到邛崃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址:四川省邛崃市天庆街283号;邮编:611530)或联系邮箱(地址:362122394@qq.com)。请在邮件标题或信封封面上标注“《邛崃市耕地保护激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字样,并附上姓名、联系方式。

 

附件: 邛崃市耕地保护激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邛崃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4年8月14日

邛崃市耕地保护激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充分发挥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对保护耕地的积极作用,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耕地保护激励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成府规〔2024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范围内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与监督管理。

 资金来源

  耕地保护激励资金由邛崃市统筹财力保障落实,成都市财政局通过乡村振兴转移支付资金给予支持。邛崃市财政局要优先将乡村振兴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

第三章  资金发放范围和标准

第四条  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范围是全国国土变更调查认定为从事粮、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耕地,发放标准为350/·年。若成都市对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范围和标准进行调整,将按调整后的范围和标准予以执行。

 资金发放流程          

第五条  耕地保护激励资金采用申请制,以村(社区)为单位每年第一季度进行申请,同步建立耕地保护工作台账,并按照耕地保护激励资金相关要求进行统一管理。镇(街道)应主动履行属地责任,结合田长制工作职责,根据田长制网格员现场巡查、建设用地审批、卫片执法检查和违法建设拆除、种植使用、新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耕地污染等情况,对村(社区)申报的耕地保护激励资金的申请面积进行全面核实,将核实无误的结果交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汇总。

第六条  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将上一年度因土壤污染、耕地“非粮化”、承包耕地撂荒闲置、焚烧秸秆等停发耕地保护激励资金的名单及相应耕地矢量数据提供给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形成后,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依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扣减范围、依法批准征收耕地、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情况,对各镇(街道)申报的耕地面积进行核实

  镇(街道)根据核实的耕地面积指导村(社区)按组科学编制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台账,并明确保护耕地责任人、耕地面积、发放金额等。编制完成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核实确认发放台账,并将核实确认的发放台账在相应村(社区)、组予以公示,接受农户咨询和监督,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并保存必要的影像、文件材料备查。农户有异议的,村(社区)应予以复核,确需修改的,应当修改。对于公示结果无异议的,农户同意并签字确认的发放台账镇(街道)汇总后提交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备案;对于存在争议的,暂不纳入本年度发放范围,后期不予补发。

  耕地保护工作台账为基础,按照“三年一签”的方式,由邛崃市人民政府与镇(街道)、村(社区)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并明确耕地面积、资金发放标准以及履约权利和义务。《耕地保护责任书》有效期满后,依据获批后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耕地保护现状及调整后的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范围和标准重新签订。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各镇(街道)审核确认后的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台账提交财政局,并报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备案。市财政局依据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台账作为分配依据,据实将耕地保护激励资金拨付至各镇(街道)。

第十条  镇(街道)督促村(社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激励资金管理各项要求,依据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台账,在激励资金到账后1个月内将资金发放至农户不得挪作他用。各镇(街道)要依据资金发放台账,建立资金发放账簿,健全激励资金发放核查机制。

十一  由街(街道)具体负责,在完成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1个月内,将本辖区村(社区)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台账、公示资料、发放佐证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按照规范的档案管理要求进行归档保存,并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备案。

 职能职责

第十二条 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依据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耕地现状等情况,负责耕地保护激励资金相关数据及台账的审核、耕地“非农化”政策解释和认定;市农业农村局负责耕地“非粮化”、承包耕地撂荒闲置、露天焚烧秸秆等方面的政策解释和认定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对耕地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监督;市财政局负责将耕地保护激励资金纳入乡村振兴资金转移支付,指导镇(街道)、村(社区)做好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镇(街道)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对村(社区)建立的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台账进行审核,对轮作休耕、撂荒开展巡查工作,协调、组织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督促指导村(社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激励资金政策,开展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监管工作,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村(社区)负责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激励资金管理各项要求,建立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台账,将资金分配至农户。

 监督与检查

 第十  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工作纳入成都市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要加强对镇(街道)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镇(街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对辖区内村(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合力推动全市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工作顺利开展。

 第十  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结合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管控等措施,通过遥感监测、卫片执法、动态巡查,对耕地保护责任人履行《耕地保护责任书》的情况进行动态监督检查。                                                                                                                                                                                                                                                                                                                                                                                                                                                                                                                                               

 第十  凡发现耕地保护责任人未认真履行耕地保护责任,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存在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耕地污染或露天焚烧秸秆行为的,经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市生态环境局共同确认,邛崃市人民政府有权单方面终止履行《耕地保护责任书》,停发该组的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并责令其在规定期限内恢复耕地生产力,验收合格后重签《耕地保护责任书》,下一年度依据重签的《耕地保护责任书》开展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发放工作。

 第十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镇(街道)应组织开展好基层干部培训,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落实激励资金工作。因对激励资金对象审核不认真,造成死亡发放、虚报冒领等违规发放激励资金的行为,各镇(街道)要在发现问题一个月内予以追。逾期不追的,将问责问效,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疏于管理,出现违纪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24年X月X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政策执行期间如遇国家、省、市等有关政策调整而作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