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 发布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 | 发布时间:2023-02-23 | 1706 次浏览: | 分享到:

工信部联通装〔2023〕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教育、财政、市场监管、国防科工主管部门:


现将《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工程院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2023年2月21日


 

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 年)

 

智能检测装备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是“工业六基” 的重要组成和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重要领域,已成为稳定生产运行、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制造效率、确保服役安全的核心手段,对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深入推进,智能检测装备需求日 益增加,新技术新产品竞相涌现,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但总体来看,我国智能检测装备产业仍存在技术基础薄弱、 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供给不足、产业体系不完善和应用生态 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智能制造深入发展的关键短板和重要 制约,迫切需要提升供给能力和水平。为贯彻党中央、国务 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推 动智能检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国家重大战略急需,紧扣检测装备精


准、可靠、智能、集成发展趋势,围绕设计、生产、管理、 服务等制造全过程,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增强高端供给、加 快推广应用、壮大市场主体,打造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智能 检测装备产业体系,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建 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应用 推广等方面的主体地位,以市场为主导促进生产要素有效配 置和集聚,培育智能检测装备专精特新企业和产业集群。强 化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统筹协调,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 项目等建设,推进智能检测装备创新及应用,加快完善公共 服务体系,营造产业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用研结合,急用先行。围绕产线、车间和工厂等智 能制造系统建设,强化检测技术与制造过程深度结合,促进 检测装备创新迭代提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优先发展满足 快速、高效、在线等检测需求的关键装备和系统,加快研究 产业基础共性检测技术、方法和原理。

坚持融合发展,多方协同。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机遇,强化检测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强 检测数据互联互通,提高智能检测装备性能、效能和价值。 引导科技、产业、金融、贸易各方密切合作,鼓励产业链上 下游协同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速创新装备规模化推 广,构建完善产业生态。


二、行动目标

到2025年,智能检测技术基本满足用户领域制造工艺需 求,核心零部件、专用软件和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重点领域智能检测装备示范带动和规模应用成效明显,产业 生态初步形成,基本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

——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体系初步建 成,突破50种以上智能检测装备、核心零部件和专用软件, 部分高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明显提升,攻克 一批智能检测基础共性技术。

——行业应用显著深化。推动100个以上智能检测装备 示范应用,培育一批优秀场景和示范工厂,深化智能检测装 备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钢铁、石化、纺织、医 药等8个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建成从材料、元器件、零部件、 专用软件到装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及涵盖标准、检测、人才等在内的产业体系。培育30家以上智能检测装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10个以上产业领军创新团队,用户敢用愿用的市场环境明显改善。

三、重点工程

(一)产业基础创新工程

实施产业基础创新工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政产学研用协同的智能 检测装备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一批技术创新机构,加强智能


检测理论方法、先进检测技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突 破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和专用软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和安全水平。

1. 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智能检测装 备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研发创新载体, 加强前沿和共性技术研发。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 构、高校等作用,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移 转化。鼓励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开展关键技术和应用技 术开发。

2.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积极跟踪国内外智能检测装备技 术发展趋势,研究新型量值传递溯源、超常测试技术等智能 检测理论方法和共性技术。加强与重点领域用户需求对接, 开发适配制造工艺的专用检测技术。推进人工智能、5G、大 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提升智能检测装备感知、 分析、控制、决策能力和水平。

3. 加快补齐产业基础短板。系统梳理智能检测装备关键 短板,引导材料、元器件、零部件、专用软件企业与整机企 业有机结合,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组织开展重点产品、工 艺“一条龙”应用示范,大力推进优质基础产品市场应用,促 进形成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的智能检测装备产业链 新格局。

(二)供给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供给能力提升工程,面向国计民生和国防建设重点 领域,围绕制造过程、产品质量、设备运行、远程运维、安 全环境等方面智能检测迫切需求,突破发展一批前沿智能检 测装备,升级换代一批通用智能检测装备,研制一批专用智 能检测装备,改造升级一批在役检测装备,提升智能检测装 备供给能力。

1. 攻克一批前沿智能检测装备。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

全局的量子信息、虚拟检测、生命健康、脑科学、空天科技 等基础核心和前沿科技领域,加强基础理论、新型制造工艺 与原创性检测技术融合创新,攻克发展一批前沿智能检测装 备。

2. 发展一批通用智能检测装备。针对制造业化学成分分 析、性能测试、几何量测量、可靠性评价等通用检测需求, 融合 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通过成果


熟化、试验验证、迭代进阶、小试中试等工程化攻关,升级 换代一批应用面广的通用智能检测装备。

3. 研制一批专用智能检测装备。围绕机械、汽车、航空 航天、电子信息、钢铁、石化、纺织、医药等行业专用检测 需求,支持用户牵头,产学研用跨学科、跨领域攻关,开展 基于数字模型的正向设计,融合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 研制开发一批专用智能检测装备。加强新材料、生物制造等 新兴领域专用检测装备研制。

4. 改造升级一批在役检测装备。面向传统制造领域数字 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需求,通过嵌入传感器、控制器、 通信模组等智能部件或装置,改造一批生产线在役检测装 备,促进制造装备与检验测试装备互联互通,提升产品智能 化水平,支撑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智能检测引导系统、整车紧固力矩在线检测装备、整车电气功能检测装置、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检测系统、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试验台等。

航空航天行业。突破超大尺寸金属构件全自动检测装置、复材构件成型检测装备、发动机涡轮叶片铸造过程温度检测系统、复杂叶片尺寸及型面检测仪、机器人自动钻铆检测系统、整机和部件机电性能测试系统、检测装配一体化检测装置等。

电子行业。突破表面颗粒检测设备、缺陷检测设备、电性能测试系统、高精度探针台、高可靠电磁干扰测量接收机等。

钢铁行业。突破物质成分在线检测仪、辐射温度计、大包下渣电磁式检测装置、结晶器漏钢预报检测系统、废钢智能分拣装备、铸坯缺陷在线检测系统、板形在线检测装置、板材质量在线检测装置、型材无损多参量检测仪、轧辊表面缺陷检测仪等。

石化行业。开发小口径工业管道多模态检测装备、非金属油气管道非接触式检测装备、大型机组轴向位移测量装置、烯烃产品在线质量检测、智能远程监控与健康诊断系统、有毒气体检测仪等。

纺织行业。突破化纤长丝染判系统、张力在线检测装置、织物疵点检测系统、染化料浓度和带液量检测系统、纤维杂质和异纤在线检测系统、温湿度和克重在线检测装置、卷装质量检测装置等。

医药行业。突破近红外光谱仪、过程分析技术仪器仪表、智能灯检系统、机器视觉识别系统、分拣检测机器人等。

(三)技术装备推广工程

实施技术装备推广工程,加强技术试验验证和工程化攻 关,促进智能检测装备技术熟化和性能迭代提升。开展创新 产品应用示范及普及推广行动,推动智能检测装备在机械、 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钢铁、石化、纺织、医药等行业应 用示范和规模化推广。

1. 加强技术试验验证。鼓励优势企业、科研院所、第三方机构等搭建基于实际制造场景的智能检测装备试验验证 平台,探索构建虚实结合的试验验证系统。开展性能、可靠 性、安全以及用户工艺适配性等试验验证,完善制造工艺与 检测技术相结合的各类数据库,促进智能检测装备迭代提升 和优化升级。

2. 开展应用示范推广。制定智能检测装备推广应用指导 目录,组织开展产需对接,宣传优秀装备应用案例。面向重 点领域制造过程关键环节检测需求,示范推广智能检测装备 优秀应用场景。面向智能工厂成组连线需求,打造一批智能 检测系统解决方案,建设智能检测装备应用示范工厂。

3. 营造普及应用氛围。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组织、 系统集成商作用,普及应用技术成熟的智能检测装备。组建 智能检测装备产业联盟,开展技术交流、行业监测、供需对 接等活动。完善创新产品应用政策措施,加大政府采购对智 能检测装备的支持力度。

(四)产业生态优化工程

实施产业生态优化工程,从优质企业培育、急需标准研 制、服务平台建设、数据安全共享、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 面着手,加大力度完善智能检测装备发展生态,营造产业良 好发展环境,保障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培育优质企业。引导智能检测装备企业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 共同开展检测技术研究、装备开发和集成应用服务。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七链”全面融通。

2. 加强标准研制。面向重点行业需求,研制一批检测技术、方法等基础标准,开展智能检测装备功能、性能、安全、可靠性以及零部件等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开发智能检测装备、制造装备、软件系统等互联互通标准。积极参与智能检测装备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发展。

3. 完善产业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开展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产业信息、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建设一批智能检测装备计量测试中心,加大专用计量测试技术的研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建设产业集群促进机构,推动智能检测装备产业集聚发展。

4. 推进数据安全共享。加强智能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 分析与挖掘,鼓励基础和共性检测数据安全共享,提升数据 资源的价值。加强产业基础数据支撑,整合智能检测各类数 据资源,构建智能检测数据体系及标准体系,推动建设智能 检测大数据体系。开展国内外智能检测装备数据对比与性能 评价等,提升智能检测装备研制与应用验证水平。

5. 强化人才培养。引导普通本科院校、职业学校加强精 密仪器、测量控制、机械电子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优化智 能检测相关课程设置,培养新型高端专业人才。鼓励产学研 用联合建设实训基地,培养掌握用户工艺和检测技术的复合 型人才,打造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创新团队。鼓励装备企业和专业机构开展智能检测技术培训。支持企业引进一批海外高 层次创新、创业和青年人才,为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提供 有力支撑。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统筹协调

加强部门协同,统筹支持智能检测装备技术创新、装备攻关、示范应用和平台建设。加强央地联动,鼓励各地结合区域特色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推动智能检测装备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相关行业组织作用, 加强行业发展态势的跟踪评估。

(二)加大政策支持

加强国家创新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等专项对智能检测技术、装备和人才的支持,加强联合技术攻关,将试验验证和应用推广、人才培养投入等纳入指标考核要求。落实首台(套)示范应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鼓励地方探索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 专项和“补贷保”联动试点,引导金融资源为智能检测装备产业提供精准有效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股权、债券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

(三)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外高校院所的合作,开展检测基础理论、前沿 技术、新型检测方法等研究。深化与相关国家、地区及国际 组织的交流,开展智能检测技术、人才等领域合作。鼓励国外企业和机构在华设立智能检测技术研发中心、培训中心、 制造基地等。鼓励企业与国外专业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推进 双边或多边项目落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