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创新创业政策服务平台!  ——让政策更好地引导创新、服务创新
会员专属,享看即看!
当前位置:

关于公开征求《都江堰市智造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政策来源:都江堰市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 | 发布机构:都江堰市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 | 发布时间:2022-10-24 | 6664 次浏览: | 分享到:

全市广大民众:

为全面贯彻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定实施制造强市发展战略,着力推动我市绿色工业高质量发展,落实落地都江堰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五大新城”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我局起草形成了《都江堰市智造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集社会公众意见。

请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朋友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于2022年10月31日(星期一)前,通过电话或邮件形式反馈我局。在此,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及市民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联系人:张欣培,联系电话:028-87211823

电子邮箱:740452041@qq.com

附件下载:都江堰市智造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都江堰市智造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四川锦都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22 10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智能制造主要从加速制造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制造业创造更多的需求等三方面产生智造经济新动能。

作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关乎都江堰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面对“中国制造 2025”、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国智造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区、“成都制造 2025”、成都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成都发展公园城市、成都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市“十四五”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发展机遇,根据《都江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都江堰制造业实际,编制《都江堰市智造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阐明都江“十四五”智能制造的总体要求与目标、产业发展重点、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规划期限为 2021-2025 年,并展望至 2035 年。


 

目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 1

一、现状分析 1

二、发展形势 9

三、发展 SWOT 分析 14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目标 19

一、规划范围 19

二、规划依据 20

三、指导思想 21

四、规划原则 22

五、发展思路 23

六、发展目标 25

第三章 产业发展重点 28

一、打造“一食品三装备”产业 29

二、适时发展制氢产业 42

三、现有产业延链补链、强圈强链 45

四、做强赋能型产业,加快智能制造发展 63

五、生态价值转化,发展工业旅游 65

第四章 主要任务 66

一、夯实智能制造基础支撑 66

二、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应用 69

三、畅通智能制造生态链条 72

四、构筑智能制造创新高地 74

五、建立区域交流协同机制 77

六、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78

第五章 保障措施 80

一、加强组织协调 80

二、建立统计监督 80

三、强化政策支持 81

四、加强招商引资 82

五、优化营商环境 83

六、完善人才机制 83


第一章 发展基

 

一、现状分析

 

1、都江堰发展优势

都江堰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宜居胜地、世界遗产名城”。都江堰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后斩获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磅荣誉。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1)区位好交通畅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区交集处, 距成都市区 48 公里,快铁、高速、国道等交通要道直达成都主城区,成都三绕、M-TR 旅游客运专线、羊西线快速干道等正加快建设,交通条件逐步优化。

2)自然生态优越

都江堰生态优越,森林覆盖率达到 60%,空气、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享有“长寿之乡”“天然氧吧”的美誉,生态环境优势明显。

都江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都江堰市被誉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等,是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

3)旅游产业突出


 

都江堰市以旅游为核心构建产业生态圈,产业资源的聚集效应凸显,2021 年上半年,都江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41.68 亿元、同比增长 14.2%,增幅高于成都市 1.1 个百分点,市域经济实现历史性突破;接待游客 1611.58 万人次、同比增长 31.2%;旅游综合收入实现 226 亿元、同比增长75.7%。地区生产总值等 19 项重点经济指标跨入成都市前 9 行列。

4)科教资源聚集

都江堰市现有成都东软学院、四川工商学院等优势科教资源,在政府牵引下,都江堰电子商务学院、东软圣何塞研究院等机构的人才实训基地均已落户,同时,都江堰市正融合成都东软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打造软件、互联网+等产业。

5)水电资源丰富

都江堰市水能蕴藏量 130 万千瓦,目前拥有小水电站 61 家,年发电可达 9.6 亿千瓦时,且都已并入国网,为都江堰发展智能制造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2、都江堰工业现状

2021 年,都江堰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 122 亿元,占 GDP 比重 25%,规上工业总产值 244.2 亿,同比增长 25%,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8.2%,完成工业投资 54.76 亿元。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 265 亿元,同比增长 11%;新增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 18 家,新增新经济企业 1131 家;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12.04 亿元,同比增速 19.79%。

2020 年,都江堰市现共有工业企业 771 家,其中规上企业 113 家;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有工业企业 480 余家,其中规上企业 78 家;市属高新技术企业达 53 家,省、成都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19 家,此外,都江堰市拥有院士工作 4 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10 个。





从各行业企业数量上来看,都江堰市规模以上企业中, 以设备制造29 、医药制造13 、建材10 、金属制品(9 、新材料(9 、水利发电(5 、食品饮料(7 )等为主。


1-1 都江堰市各工业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示意图

2020 年规上企业营收来看,都江堰市工业的冶金

70.6 亿元、建材(29.0 亿元、设备制造(21.8 亿元医药制造10.5 亿元、水利发电8.8 亿元、新材料6.6 亿元、汽车制造5.3 亿元等行业较高;其它行业较为平均。


 

 

 

 

1-2 都江堰市各工业行业营收情况示意图

根据问卷调查、现场调研,都江堰部分龙头企业已经进行了智能化升级,但其它企业大部分处于半自动化阶段,整体而言,都江堰智能制造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1)设备制造行业

设备制造行业是都江堰的优势产业,包括 29 家规上企业,是都江堰规上企业最多的行业类别。其范围涵盖以普什宁江机床为龙头的精密机床制造;以华都核设备制造为龙头的核电设备;以都江电力设备为龙头的电力设备;以久源机械制造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以齐力绿源水处理为龙头的净水设备等。主要产品包括:精密机床、数控机床、智能化成套装备、控制棒驱动机构、机电设备、阀门、净水设备、机械设备等。2020 29 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21.8 亿元。

据调研,都江堰设备制造行业的智能制造成熟度较高, 大部分规上企业对核心装备和核心业务活动等进行改造和 规范,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制造。达到智能化标准的主要 3 家企业,规上企业智能化占总企业数量的 10.3%。其中

普什宁江机床、纽塞特机器人两家企业已经对生产线进行了


 

系统集成;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与工业设计中心,是引领“华龙一号” 控制棒驱动机构研制生产的先行者,还承担了熔盐堆、浮动堆、铅铋堆等各种类型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系统的研制与生产任务,是国内研制控制棒驱动机构种类最多的企业。

2)医药制造行业

都江堰医药制造行业有 13 家规上企业,2020 年实现企业营收 10.5 亿元。其范围涵盖研发、生产以及临床、销售。包括以制剂为主的海蓉药业;以调节免疫类药物为主的利尔药业;以中药提取物为主的恒瑞通达生物;以中药饮片为主的固康药业等。主要产品包括:注射剂、口服液制剂、固体制剂、免疫调节类药物、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等。

据调研,都江堰医药制造行业智能制造运用度不高,达到智能化标准的仅海蓉药业 1 家企业,规上企业智能化占总企业数量的 7.7%。其拥有一套进口集成设备。其余企业都使用半自动化生产设备。部分企业已经使用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以及质量管理系统。

3)建材行业

都江堰建材行业包括 10 家规上企业,2020 年实现企业营收 29 亿元。主要产品包括水泥、混凝土、碳酸钙、预拌砂浆、预制小构件、铝板等;其中水泥以拉法基为龙头企业, 并连续多年获得四川省和成都市制造百强企业称号;混凝土


 

以恒诚商品混凝土和都江堰市烨生商为龙头;碳酸钙产品制造以云艺钙业为龙头,该企业在全国同行中位居前十,川内第一。

据调研,都江堰建材行业智能制造运用度不高,智能化运用度较高的仅有拉法基水泥 1 家企业,但仍未达到智能化标准,规上企业智能化率为零。拉法基水泥现有三条世界先进的新型干法窖外分解水泥生产线,在质检、物流已经运用智能设备。其他建材企业基本都处于半自动化阶段。

4)金属制品行业

都江堰金属制品行业包括 9 家规上企业,主要产品包括: 铁铸件、金属门、纳米银、钢构件等,行业以都江铸造为龙头企业,该企业是“中国铸造行业千家重点骨干企业”之一, 拥有丹麦迪砂垂直分型无箱射压造型线、萨维利砂处理自动线、自动壳型生产线、i5A 系列智能化加工自动线、数控离合器压盘生产线等 8 条生产线,以及德国斯派克光谱分析仪、自动平衡检测修正机、通过式 X 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机等先进检测手段。

据调研,都江堰金属制品行业智能制造运用度不高,还没有企业达到智能化标准,规上企业智能化率为零,除都江铸造公司拥有智能化自动生产线外,其它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要求不高,大都满足于现状的半自动生产水平。

5)冶金行业


 

都江堰冶金行业规上企业有长峰钢铁与都钢钢铁两家企业,2020 年实现企业营收 70.6 亿元,长峰钢铁是国家鼓励的绿色短流程钒钛钢铁加工企业,公司荣获“四川省名优产品”、“四川省百强民营企业”、“四川省名牌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等称号。都钢钢铁具有年炼钢 80 万吨生产能力,是成都市及都江堰市纳税大户。

据调研,都江堰市冶金行业智能化运用程度较高,规上企业智能化率为 50%。长峰钢铁新的生产线达到了智能化标准,正积极建设智能化工厂,引进了世界一流的电炉和先进的环保设备,以及完备的生产线。同时,以自动化、智能化的产品生产线制造为旅游资源,打造产能置换短流程电炉钢铁及工业旅游项目。

6)新材料行业

都江堰市新材料行业有规上企业 9 家,2020 年实现企业营收 6.6 亿元。新材料行业包括以恒创特种纤维为龙头的化学纤维制造;以瑞泰科技、青城耐火材料为龙头的耐火材料制造;以天兴硅业为龙头的硅制品等。涵盖产品包括:化学纤维、耐火砖、硅制品、碳制品、石墨制品等。

据调研,都江堰新材料行业智能制造运用度不高,都达不到智能化标准,规上企业智能化率为零,仅有瑞泰科技以及天兴硅业已经引入了智能制造设备及技术,但由于智能人才的缺乏,导致智能设备运用效率低。


 

7)食品饮料行业

都江堰食品饮料行业包括 7 家规上企业,2020 年实现企业营收较低。作为都江堰未来重要发展的行业,目前食品饮料行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产业集群。随着元气森林以及蒲阳精酿啤酒相继签约落地,都江堰的食品饮料行业将踏上新的台阶。目前都江堰食品饮料行业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

据调研,都江堰食品饮料行业的智能运用度较低,规上企业智能化率为零,主要源于目前食品饮料企业规模较小、产量较低,智能化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但随着元气森林以及蒲阳精酿啤酒两家大型企业的入驻,都江堰食品饮料行业的智能化运用度将得到提高。

3、都江堰智能制造系统供应商

经问卷调查、企业访谈,目前,都江堰市拥有普什宁江机床、纽赛特工业机器人、成都与俱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智能制造企业,在 RGV 输送小车智能上下料、工件自动识别、智能检测及监控、智能计划调度、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应用研发平台、国防军工、汽车零部件、3C 电子、木制家具等领域形成了独有的解决方案和核心技术。

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是唯一入选四川省首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单的都江堰企业,其前身为 1965 年内迁的国营宁江机床厂,是中国精密机床研究和设计、制


 

造的骨干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机械工业大型骨干企业、中国精密机床科研和生产基地,主要对标一流企业, 做中高端的柔性智能生产线,可作为都江堰智能制造重点供应商。

四川纽塞特工业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致力于特种机器 人制造、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及自动化设备整体解决方案, 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做自动化生产线,也具有成为都江堰智能制造供应商的实力

成都与俱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研发、制造、销售: 机械设备、机床、工装夹具等。

 

二、发展形势

 

1、国际层面

近年来,世界主要工业国都将智能制造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致力于在关键智能制造技术上取得领先地位。

美国 2014 年发布《加速美国先进制造业》,明确了三个制造技术优先领域(制造业中的先进传感、先进控制和平台系统,虚拟化、信息化和数字制造,先进材料制造)及技术战略建议。

日本于 2015 年提出“机器人新战略”,在日本建立世界机器人技术创新高地,营造世界一流的机器人应用社会,引领物联网时代机器人的发展。


 

德国在 2016 年发布的《实施工业 4.0 战略》,提出通过将信息通信技术和物理生产系统相结合,使德国成为先进智能制造技术的主要创造国和供应国。

2、国家层面

2015 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提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家工信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都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制造业企业都面临着停工复工的压力,也为制造业的无人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带来了发展动力。多数制造业企业已认识到,在生产环节上,要降低对人力的依赖,确保企业的生产和运作也不会轻易受到疫情、事故、人员变动的影响,这也将加速智能制造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已从初期的理念普及、试点示范阶段进入到当前深化应用、全面推广阶段,形成了试点示范引领、供需两端发力、线面复制推广、多方协同推进的局面。

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行业正在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大产业集聚区,智能制造企业在普遍分布在


 

一线城市,广东省以绝对优势领跑市场。

3、四川省层面

2020 年,四川省智能制造增速居全国第四,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已培育了近 40 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云企业数超 20 万。

四川省积极引导长虹推进"5G+工业互联网"改造和平台建设,大力支持东方电气集团“大型高效发电装备数字化车”投入使用,深入推进攀钢集团、积微物联与阿里云合作, 建成全国首个“钢铁大脑”。

2021  12 月,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提出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把四川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先行区。

4、成都市层面

成都积极推进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建设,共规划布局了

11 个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功能区,成立了智能制造生态圈产业联盟,研究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

近年来,成都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以重点行业数字转型、融合赋能为切入点,通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智能化改造项目激励支持等举措,大


 

力推进全市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成都制造 2025、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成都市产业生态

圈名录(优化调整后、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成都市出台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成都发布《成都市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政策》、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规划以及政策的提出,都标志着成都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5、都江堰层面

1)都江堰市实施绿色工业强基工程

2021 年,都江堰市委全委会确定了实施绿色工业强基工程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四点意见建议:

第一聚集功能区建设,破解当前发展瓶颈问题。第二聚焦主导产业,厚植产业发展根基。第三聚焦政策优化,提升产业发展源动力。第四聚焦规范提效,培育工业经济新引擎。

2)都江堰奋力构建“五大新城”

2021  10 月,都江堰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都江堰要有效打通“两山”理念转换路径,让生态资源成为都江堰科学复兴的绿色引擎,奋力构建“五大新城”。包括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

会议提出,要竞跑工业绿色新赛道,推动工业绿色转型、


 

引导支持存量工业进一步清洁生产、减排降碳、智能升级, 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要积极领跑“创新绿色”新赛道,主动承接天府新区等科研成果转化,建设一批绿色工业示范场景,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壮大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先进制造业。

要积极抢占“天府好水”新赛道,发展水经济,打造水品牌,构建新场景。

要积极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准确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建立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场景,加快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催生更多新经济形态。

全面加强承载力建设,深化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与蒲阳街道一体发展,实施北区二次高效开发,启动功能区调区扩区,加大新基建力度,推进产城一体、职住平衡。

3)都江堰发展“一食品三装备”产业

根据《都江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发展规划》, 都江堰将全面发力制造经济,顺应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化趋势,坚持“转型”与“育新”双轮驱动,提升智造经济竞争优势,建设成渝“两城三地”旅游装备新兴增长极。

第一优先发展“一食品三装备”产业,第二培育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第三提高工业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第四鼓


 

励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4)都江堰智造经济聚焦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规划面积 114.41 平方公里,

其中核心区 16.3 平方公里。北区为建成区,目前以建材、机械加工、医药、食品等企业为主;南区为新开发区域,规划产业主要为休闲食品、康养装备等。

依托青城山旅游装备功能功区,将构建户外运动装备、旅游休闲食品、旅游康养装备、旅游交通装备等产业于一体的旅游装备产业体系,加速推动金融、研发、生产、销售和品牌打造等旅游装备上下游产业链及服务的相关主体互动 交流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三、发展 SWOT 分析

 

1、优势分析

1)工业发展有基础,有部分行业龙头企业

都江堰以冶金、机械制造、医药制造、建材、金属制品等制造业为主,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且部分企业已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头部企业,部分企业已颇具技术实力,如新材料行业的四川恒创特种纤维有限公司在全国同行业排前三;铸造行业的四川都江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在全省同行业排名前二,拥有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且有院士创新工作站;冶金行业的成都市长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已经由国外引进了


 

一条世界一流的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建材行业的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在全省同行业排名前二。

2)工业分布集中,有利于产业协同升级改造

都江堰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以及聚源镇,产业相对集中,将降低对现有工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的基础设施投入,避免重复建设;将有利于构建更为便捷、紧密的供应链体系。

3)背靠成渝地区,智能制造人才技术引进有保障

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提升了都江堰对智能制造人才的吸引力;同时,也将进一步增强对成都和周边地区的旅游吸引力,促进都江堰旅游产业发展,为发展旅游装备产业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

成都正在开展智能制造装备提升、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等行动,将成都打造为全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输出地。都江堰可借助成都的智能装备技术、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智能制造人才等,快速提升都江堰智能制造产业水平, 建立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同时利用都江堰本地高校、研究机构等资源,培育本地智能制造技术、系统解决方案、人才梯队等,保障都江堰智能制造的可持续发展。

4)有智能制造基础,企业智能化改造需求迫切

都江堰市目前已有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如普什宁江机床和纽赛特工业机器人,可为都江堰市智能制造发


 

展提供技术服务。

都江堰市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存在招技术工人难的困境, 他们亟需通过智能化改造来解决人工问题。

2、劣势分析

1)资金制约

当前,都江堰企业普遍意识到智能制造的重要性,也有智能化改造的需求,但智能化改造成本高制约了企业的改造意愿,大部分企业只能依赖自有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加之投资回报期较长,企业对改造成本及改造成效回报极为敏感。

2)人才制约

智能制造的发展要靠人才,相比大中型城市,都江堰作为县级城市,缺乏智能制造人才,对于技术人才的吸引度也不足。因此,制造企业的核心技术以引进为主,难以在市场中形成独特的技术领先优势。

3)空间制约

当前青城山旅游装备功能区总面积为 11.8 平方公里, 排成都市倒数第 4 除主城区外排倒数第 1,且是除主城区外唯一只有一个工业园区的区市县,工业含物流仓储)净用地仅剩 2708 亩未使用,均位于南区。且未完成下清工作,项目承载力严重不足,多年来项目引进均靠北区二次开发承接,导致重大项目引进成效不高。

4)产业制约


 

都江堰现状各产业企业关联度较小,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都江堰各行业的龙头企业的研发、原材料、产品市场等上下游产业链大多均不在都江堰本地,其对都江堰本地的产业带动作用不大。

5)技术制约

都江堰虽然有普什宁江机床和纽赛特工业机器人等具有智能制造供应商能力的企业,但缺少全市性质的技术统筹协调机构,一方面,这两家企业为本地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服务的机会较少;另一方面,本地大部分企业也缺乏定制化智能制造服务及指导,因此对如何实施智能化改造以及具体实施路径的认识存在偏差、信心不足。

3、机遇分析

1)碳中和要求,智能制造潜力巨大

随着碳中和的提出,工业产业尤其是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类别向绿色节能转型发展成为必然。因此,工业生产将依靠在市场、技术、产品、工艺、管理等多维度上的创新探索,实现以质量和效益为基础的绿色转型发展。

2)疫情背景下,智能制造加速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制造业企业都面临着停工复工的压力,也为制造业的无人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带来了发展动力。多数制造业企业已认识到,在生产环节上,要降低对


 

人力的依赖,确保企业的生产和运作也不会轻易受到疫情、事故、人员变动的影响,这也将加速智能制造的发展。

3)都江堰产业发展新方向

2021 年,成都市印发了《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名录(优化调整后》,明确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属于“都市农业和食品产业生态圈”,主导产业为旅游装备制造和旅游休闲食品,定位为国内领先的适旅特色产业承载地,为都江堰发展智能制造提供了方向。

4、挑战分析

1)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基础薄弱

首先,国内智能制造基础研究能力相对不足,理论研究仍主要是针对制造业智能化现象的笼统描述;其次,我国智能制造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完善,行业性标准规范体系仍只处于框架构建阶段;最后,智能制造重要的基础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关键核心部件技术难题尚待攻克。

2)高质量发展对都江堰工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主题, 创新驱动成为主引擎。都江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新技术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制造业优化升级的引领作用有限。制造业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效率优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意味着都江堰亟待加快培 育新发展动能、增强创新引领新竞争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


 

业体系。

3)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存在风险

智能制造与过去的生产方式相比具有颠覆性的变化,智能制造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经验借鉴,且存在转型培育时间周期长、占用资源较多、短期内迅速扩大规模难度大等问题;而且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目

 

一、规划范围

 

1、区域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都江堰市域,其中重点区域为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以及聚源镇现有制造业聚集区。

2、产业范围

本次规划产业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都江堰规划的食品饮料、旅游装备制造主导产业,主要围绕主导产业构建产业链,进行智能化引导;第二是都江堰现有产业,如设备制造、金属制品、冶金、医药制造、建材、新材料等, 主要对其进行延链强链,智能化改造,促进现有产业绿色发展。


 

3、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期限为 2021-2025 年,展望至 2035 年。

 

二、规划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 2025>的通知》(国发

2015〕28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版本》国家发改

 

3、《“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1 年,工信部

4、《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 》工和

 

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5、《成都制造 2025 规划》2016 年

6、《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 年)

7、《成都市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政策》2021 年

8、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名录(优化调整后)

9、《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 年)

10、《成都市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

11、《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2021 12 

12、《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  12 

13、《成都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  4


 

月)

14、《都江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 年

15、《都江堰市总体规划》(2016—2035 年)

16、《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2020—

2035 年)

17、《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

—2035 年)

18、《都江堰市新经济发展规划》(2019—2023 年)

19、《都江堰市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实施意见》2021 

20、《都江堰市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实施意见实施细则》2021 

21、都江堰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1  10

 

月)

 

三、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四川省、成都市重大决策部署,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成都都市圈,有机衔接绿色低碳优势产


 

业高质量发展、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等要求,认真落实建圈强链和都江堰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等重大决策部署和最新工作要求,坚持以产业功能区为主战场,以都江堰市制造业智能转型升级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支撑,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为核心,努力促进都江堰市智能制造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为都江堰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规划原则

1、前瞻谋划,统筹联动

围绕都江堰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要求,瞄准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和重点环节,着力在创新驱动、要素集聚、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的精心谋划、全面部署;同时,集聚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各方优势, 跨界融合,集智攻坚,精准施策,有序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2、以硬带软,以软促硬

都江堰市有以制造见长“硬企业”,需补强“软企业”,通过引进、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开发等行业企业,加强硬企业与软企业的深度融合,拓展智能制造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3、示范引领,科学推广

选择条件成熟、需求迫切的行业和领域,集中资源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培育一批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带动一批配套的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制定一套符合都江堰产业


 

发展情况的智能制造政策,保证智能制造技术推广不成为企业的负担,又能促进企业创新升级需要。

4、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引导、标准法规制定、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作用,完善和落实财税、产业、金融、土地、人才、贸易等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发挥市场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强化企业在发展智能制造中的主体地位。

5、科技协同,创新驱动

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内外智能制造的技术成果,促进都江堰智能制造的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本地的机构和技术力量, 加强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工艺、装备、软件和管理、模式创新,形成适应都江堰制造业实际情况的智能制造创新、技术体系。

 

五、发展思路

 

“十四五”时期,根据都江堰市制造业的现实基础,重点支持制造业企业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通过提高生产工艺柔性、优化物料输送、加强自动化监测、实现过程控制,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

1、存量企业智能化提升、增量企业智能化引导


 

一方面对设备制造、金属制品、冶金、医药制造、新材料、建材等领域的存量企业进行智能化提升,以降低生产成本、能耗排放,提升发展效益。

另一方面,对新增的产业、企业,应在建设之初,就按照智能化的要求进行打造,发挥其后发优势。

2、集中打造智能制造龙头企业

优先对重点产业、龙头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打造行业龙头,并以其为引领,推动各行业产业做大做强。

政府应出台科研创新、智能化改造激励政策、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助力企业发展积极进行计算创新、智能化改造。

3、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鼓励有制造基础的中小微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为产业智能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中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流动资金少,因此,政府应完

善融资机制,以信用建设创新融资方式,提供对企业担保、贴息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4、培育引进智能制造系统供应商

积极培育和引进智能制造系统供应商,为都江堰智能制造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培育普什宁江机床、钮塞特工业机器人等本土企业,并针对都江堰行业特点,引进省内省外对口的系统供应商。


 

5、引育产业所需的智能化人才

政府应出台政策,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帮助企业吸引和发展人才,引入符合都江堰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同时,支持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科技创新平台资源的共享,培育智能化人才。

6、搭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

由政府相关部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搭建搭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

产业联盟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对外交流,提升联盟成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制造效率和系统集成应用,不断增强都江堰市智能制造产业核心竞争 力,实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六、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力争到 2025 年,完成拉法基水泥、都江铸造、瑞泰科技、普什宁江机床、纽塞特机器人、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海蓉药业等重点行业中 10 家龙头企业智能化改造,产业智能化特征显现,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体系、梯度人才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初步形成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到

2035 年,主要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 50%基本完成智能化


 

改造,产业高端化特征突出,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体系、梯度人才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完善,打造“成都远郊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2、分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2021-2025 :初步形成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

“十四五”时期,通过在重点行业加快自动化升级进程, 研制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智能装备和产品,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完善智能化管理和智能服务,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初步形成都江堰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

——组织实施若干智能制造示范专项

鼓励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智能制造专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通过实施专项和试点示范,促进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能力大幅提升,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服务等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成形。

——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建立

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 1-2 个,发明专利质量数量和技术标准水平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达 1.5%-2.0%,力争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比例达到 10%-20%。

——行业龙头企业智能转型成效显著


 

引导新增企业按照智能化标准建设,存量企业智能化改造,重点建设 10 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包括元气森林、蒲阳精酿啤酒、拉法基水泥、都江铸造、瑞泰科技、普什宁江机床、纽塞特机器人、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海蓉药业、长峰钢铁等企业,建设智能化车间 50 间,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 5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左右。

——培育都江堰智能制造系统供应商

积极对接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对都江堰制造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并利用本地高校资源,培育和壮大一批都江堰本地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2)第二阶段(2026-2035 :打造“成都远郊智能

制造示范基地

——制造业逐渐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全市制造业全面进入智能化制造阶段,制造业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都江堰区域品牌。

——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

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 3-4 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0%-3.0%,安全可控的智能技术产品配套能力和信息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 平,完善从装备产品、智能工厂、软件设计到系统集成服务的智能制造体系,培育一批智能化程度较高、产业链健全、服务功能完善的、技术导向型的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力争规模以上存量企业中,智能制造企业占比达到 50%,智能制造企业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 7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90%左右。

 

 

 

 

第三章 产业发展重

 

根据《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产业发展规划》、《都江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名录》等,结合都江堰产业现状、特色资源,建议都江堰工业产业发展重点如下:

第一是结合都江堰水资源、旅游资源,工业基础,大力发展食品饮料、旅游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打造“一食品三装备”产业,到 2025 年,力争“一食品三装备”产业规模均突破 50 亿元,并适时发展制氢产业。

第二是对都江堰现有设备制造、金属制品、冶金、新材料、建材、医药制造等产业,一方面通过延链补链、强圈强链,加强产业产业链建设,促进各产业之间的循环、协调发


 

展,打造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化改造,使现有产业向智能化、适旅化、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第三是发展数字产业服务、生产性服务,并依托都江堰优势旅游产业,发展工业旅游业,实现对都江堰生态资源的有效转换。

 

一、打造“一食品三装备”产业

 

1、食品饮料产业

结合都江堰城市特征和本底资源优势,利用好“天府好水”特色品牌,将食品饮料产业作为优先发展行业;同时, 结合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积极进行和中粮集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农夫山泉、天府现代种业园、中国川菜产业城等的引进、合作,促进都江堰食品饮料产业发展。

1)产业发展重点

1)完善产业链条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食品饮料产业上游主要是原材料和技术研发环节,中游是食品加工制造和配套的食品机械装备以及包装环节,下游是食品销售和物流等生产性服务环节。上游可结合天府现代种业园的农业技术优势,加快都江

堰本地农业种养殖优势的挖掘和延展,结合现代人对食品安全和食品保健的需求,加强食品饮料产品的研发,并和中国川菜产业城积极对接,一方面为其提供高品质的粮油、蔬菜


 

等川菜原材料;另一方面也利用其平台,积极宣传、展示都江堰休闲食品、饮料等产品,强强联合,协调发展。

中游狠抓食品饮料生产建设,通过对外引进、本地培育, 引导食品饮料企业雁阵发展,加快推动饮料及纯净水方向。发扬都江堰水质优势,重点引入农夫山泉、怡宝、百岁山、依云等国内外知名饮用水企业,推动都江堰饮用水行业的发展,形成休闲食品、养生保健食品、液体乳及制品、果蔬汁饮料、功能饮料、茶饮料、糖果蜜饯、食用菌以及猕猴桃制品、肉类休闲食品等都江堰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下游积极推动品牌建设,培育都江堰地方食品饮料品牌;发展旅游休闲食品销售及流通行业,发展电子商务,建设专业化旅游休闲食品销售及物流配送中心,保证食品饮料生产的出来、销售的出去。

2)推进一二三产融合

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产业链上游与现代化农业相融合, 加强原材料基地建设;下游与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物流服务业相融合,对接终端市场。鼓励食品饮料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开展食品饮料产业先进制造技术模式的试点示范,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

3)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鼓励企业采用精深加工技术,促进食品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延伸。实现从分散的、单一的、互不关联的食品初加工


 

企业,向精深加工制造产业集群转变升级。建立从原料控制、食品加工制造、食品包材、装备制造、检验检测、仓储物流和终端销售等方面的完整食品产业链,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4)鼓励产品品质提升

支持食品饮料企业深度挖掘用户需求,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增加中高端食品供给。积极发展功能性食品和养生保健食品。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立足食品生产推进“品质革命”,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开展国际对标,加强质量精准化管理,推进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

5)完善创新平台体系

建设市级公共研发机构,优化公共检验检测资源配置, 建设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导重点实验室、工程(技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质检中心(站) 等向社会开放服务。

打造现代物流平台,加快食品饮料电商领域发展,推动本地食品企业营销转型。建设区域性的食品饮料生产设备交易平台、食品物流平台。

提升双创孵化平台能力。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建设都江堰食品饮料产业科技孵化平台,重点发展特色食品、饮料等。


 

6)加强食品品牌建设

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鼓励食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 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打造百年食品品牌,打造名优特产品。

创新商业模式,加强与大型电商品牌对接,拓宽销售渠道。鼓励企业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建设海外营销渠道,支持品牌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展销,开拓海外市场。积极挖掘新的品牌资源,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产品和知名企业。

2)产业智能化发展路径

都江堰食品饮料行业主要包括成都智琪食品有限公司、都江堰华泰伟业食品有限公司等,以及在建的一批饮料企 业,但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智能运用度较低。“十四五” 期间,应对现有食品饮料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并将智能化纳入新建食品饮料企业的建设内容。

营销端和制造端是食品饮料企业智能化的两个重要“战”。

1)数字化营销


 

数字化营销可通过不同的消费场景,把合适的产品传递给精准定位的用户群,同时捕捉新需求,用于驱动新一轮产品创新迭代。





 


3-1 食品饮料行业营销端数字化示意图

2)数字化制造

制造端数字化主要是基于企业管理系统ERP,运用产业人工智能、新一

代分析型数据仓库、知识智能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可视化软件等,对企业进行全数字化管理;通


过智能化设备,对

3-2 食品饮料行业制造端数字化示意图


 

企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打通生产智能全链路。


 

食品饮料行业智能制造发展主要分为以下五条主线: 1)智能化生产线:鼓励企业运用智能化、柔性化的生

产设备,包括灌装设备、清洗设备等,以提高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

2)信息化建设:支持企业引入 DCS(集散控制系统

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等先进控制软件,增强数据分析能力,完善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控制;支持和鼓励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

3)智能质量“质量就是生命”,作为食品饮料行业,

应对产品质量非常的重视。对产品质量进行自动控制,做到可以查询到具体的某一批产品的原材料、销售地点等,便于实际追溯,以提高产品质量并向着更加绿色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4)智能物流:主要是定位车辆的运输情况,比如车走

到哪里、温度如何等,加上自动化的一体仓库,以提升企业的效率。

5)智能能耗控制:鉴于食品饮料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

越大,能耗的分析非常重要,可采用智能能耗控制系统,统计企业能耗情况,在关键环节降低能耗。

3)产业智能化抓手

都江堰食品饮料行业可以成都智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都江堰华泰伟业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引领行业智能制造改造升级。

2、旅游装备制造业

规划落实《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产业发展规划》、

《都江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积极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旅游户外运动装备产业、旅游康养装备产业、旅游交通装备产业的产业部署,主要如下:

1)旅游户外运动装备产业

积极对接意大利天冰、美国 SMI、悍牛机械、雪城机械等企业,借势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等国际运动会契机, 加快户外运动轻型装备布局,拓展山地运动装备制造、户外生活用品制造产业链。

引导都江堰现有机械制造企业拓展业务范围,逐步向岩石钉、安全带、上升器、下降器、大小铁锁、绳套、冰镐、岩石锤等山地运动装备制造领域延伸。重点引入山地自行车


 

配套组件生产制造。加强功能区山地户外生活用品制造能 力,重点生产木制户外家具、藤制户外家具、户外健身器械、多功能水壶、户外炊具餐具、防水灯具等。

2)旅游康养装备产业

积极争取华为、佳明、欧姆龙等国际巨头,重点招引小米、华米科技、出门问问、鱼跃医疗、九安医疗等国内巨头在都江堰设立分公司或研发机构,发展旅游康养装备设计与制造,积极开拓旅游康养装备应用场景。

1)重点发展康养装备的设计与制造

积极引进可穿戴设备及医疗设备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都江堰开设分公司,专注于健康管理类以及自助式健康监测类产品的研发。在保证本地自然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 适当引入产业链上游研发与生产企业,如金属结构件厂商、特种玻璃厂商。推动本地相关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为旅游康养装备供应高性能、高性价比的零部件。

2)积极开拓旅游康养装备的应用场景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扩展产品附加功能,如加入景区语音导览等旅游辅助功能。充分利用本地优质的自然资源,选取都江堰若干康养机构作为试点,配备旅游康养装备等智能设备。进一步积极对接国内外的连锁康养机构、特色康养小镇、连锁度假酒店等,推动其进行智能化升级。与地球仓等国内外新型旅居客栈方案提供商进行深入合作,推出康养旅


 

居整体解决方案。                3)成立“AI+健康医疗”示范项目

整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电子科大机器人中心、四川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中-加-古天府脑神经研究院等机构科研优势,瞄准脑科学和智慧康养研究前沿,开展医学影像分析与辅助诊断、临床诊疗决策与健康管理、类脑智能机制分析与算法模拟、智慧健康养老与智能康复等人工智能新技术临床试点示范,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医院和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3)旅游交通装备产业

探索发展旅游交通装备产业,积极对接川大智胜、佛山劲雄、今创集团等企业,重点发展无人飞行器研发与制造、房车及山地旅游轨道交通零部件制造等产业。

① 无人飞行器研发及制造

依托成都市丰富的无人机制造资源以及都江堰市生产 成本低的优势,重点发展无人飞行器研发及制造产业。积极引进国内无人机龙头企业在都江堰市设立制造、检测基地。持续孵化无人飞行器创新型研发企业,并配套无人机地面 站、通讯指挥车的研发支持农业无人机、旅游无人机在都江堰的本地化应用。

② 发展房车零配件产业

基于功能区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拓展汽车动力系统、


 

房车专用门、房车专用窗、定速巡航系统等针对房车的专用零部件产品。加快推动房车售后维保用品布局,重点生产营地用品、房车保养用品、房车五金件及工具等房车维修及保养用品。

③ 切入山地旅游轨道交通零部件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山地轨道交通、非标列车等的轨道交通产业, 以和新津地铁车辆产业、新都的高速客运列车等轨道交通产业错位发展。开发技术先进、可靠性高、实用性强、具有观光旅游特色的轨道交通车辆内部装备,同时满足安全、快速、美观、节能等要求,

4)旅游装备产业发展建议

由于都江堰旅游装备产业目前尚未形成产业基础,产业链缺失,因此,需要进行企业、技术等引进,并结合都江堰本地制造业企业,共同构建都江堰旅游装备产业,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1)利用好优势旅游资源

利用都江堰生态、文化、旅游、康养等比较优势资源, 做大做强都江堰的文旅、康养市场规模,和周边的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等合作,协同发展,扩大区域旅游市场,依托旅游市场,深入挖掘和培养旅游纪念品、户外运动、旅游装备等的市场需求,利用强劲的市场需求,吸引国内外旅游装备龙头企业到都江堰来投资、合作。


 

2)灵活的产业合作模式

制定灵活的招商引资政策,允许和鼓励国内外旅游装备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都江堰旅游装备产业的发展建设,包括投资建厂、和都江堰本地企业、机构等合作建厂、为都江堰旅游装备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等方式,充分发挥国际国内旅游装备龙头企业的品牌、资金、技术、设备等有形和无形资产,带动都江堰旅游产业发展。

3)成立产业联盟,完善产业链

由政府牵头,成立旅游装备产业联盟,加强行业内部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企业间资源、知识的共享与流动,促进产业内的科技创新,加快企业的集成创新,完善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链。

都江堰旅游装备产业上游有钢材、棉纱、金属制品等企业,中游有设备制造企业,下游有融创以及旅游业支持。因此都江堰一方面要整合现有企业,使其向适旅化方向发展, 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要重点引进在设计研发、制造管理、资本品牌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有优势的相关企 业,引领都江堰旅游装备产业的发展。

4)鼓励本地企业适旅发展

鼓励设备制造等企业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或为将来引进的旅游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设备支持以及原材料供应。


 

5)设立旅游装备专项发展资金

由都江堰市政府牵头,积极向成都市争取资金支持,设立都江堰旅游装备专项发展资金,专门用作引进国际国内企业来都江堰投资合作、鼓励本地企业适旅化发展。

6)建好载体提升配套

建设旅游装备产业园区,并为旅游装备企业预留足够的建设用地,完善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7)加强学习创新方式

成立招商引资小组,并定期组织国内外考察学习。创新招引方式,以创新产业招商、人脉招商、展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学会借助外力牵线搭桥以及提供招商信息。推进“互联网+招商”发展。建成反应迅速、高效便捷的互联网招商引资平台。

8)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

为吸引高端企业落地投产,都江堰还应为旅游户外运动装备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园对企业制定如前三年免收租金,后两年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企业入驻,进而发展都江堰的旅游装备产业。

9)全程跟踪优化服务

实行联审联批。对外商投资审批全程代办,简化办事流程,无偿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一条龙”审批服务。实行一个


 

项目成立一个指挥部、一个市领导牵头、一名首席服务官负责、一个部门服务,保证客商“三不接触”,推进招商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

5)旅游装备产业智能化发展路径

旅游装备产业现状尚未起步,因此,规划建议将智能化纳入新建旅游装备企业的建设内容。

1)鼓励企业构建协同柔性自动化生产线

鼓励旅游装备企业构建协同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在自动化生产线及物流的关键环节进行机器人、自动化检测设备等智能装备以及 RFID 物联传感装置的集成,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协同化。

2)支持构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集成平台

支持构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集成平台。将用户需求信息能够贯穿于设计、制造、质量、物流等环节,实现以产品三维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依据的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

在设计环节,根据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实现产品数字化设计、产品定制化开发与仿真验证。

在生产环节,应用车间级的工业互联网络,将系统、设备、产品、人员之间实现高度的信息互联互通,同时以 MES ERP 为核心,协同 AGV 调度系统、SRMWMS,致力于生产全过程管理,实现智能化的精益生产管理。

在产品销售和服务环节,通过搭建云服务公共平台,实


 

现数据共享,打通线上、线下,现实、虚拟的销售渠道信息流,推动全行业智能化进程和标准制定。

3)引导企业建立业务协同平台

支持企业基于云端应用,建立采购及供货平台(SCM接单及供货平台(CRM,保证业务前端和后端的互联互通,以达到业务的资源配置、订单答交、协同预测等,实现旅游康养智能化服务。

 

二、适时发展制氢产业

 

1、氢能发展背景

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 》,提出大力发展氢能、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 有序发展氢源供给设备;都江堰发展氢能产业符合低碳发展理念,符合国家、成都市发展氢能的有关政策。

2、都江堰发展氢能竞争力分析

都江堰水电资源丰富,成本优势突出,非居民用水现行收费标准为 2.90 /m3,低于全国 94%的城市和地区。都江堰现行 10kV 工业用电均价为 0.53 /千瓦时,都江堰小水电站上网平均电价约为 0.2 /千瓦时。

3-1 都江堰及周边区域发展电解水制氢区优劣势对比

 

城市

小水电站个

数(个)

可开发水能资源

(万千瓦)

优劣势

彭州市

61

10.59

氢源产业园,重点发展热化学制氢、工业

副产提纯制氢、电解水制氢;


 

龙泉驿区

--

较为缺水

氢能产业新城

郫都区

13

2.7

绿色氢都

金堂县

--

2.76

氢机产业园

邛崃市

46

较为缺水

成甘工业园

都江堰市

61

94.85

水资源优势,电价优势,紧邻绿色氢都(郫

都区)

都江堰拥有 61 家小水电站,有发展电解水制氢的产业基础,因此,就近在水电站周边发展制氢行业,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3、都江堰发展氢能产业建议

考虑目前电解水制氢成本高、发展条件不成熟,因此, 都江堰需等待制氢成本进一步降低,技术条件成熟,电解水制氢相对化石能源、工业副产气制氢等制氢方式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对电解水高品质氢气有一定市场需求的时候,才可大规模发展电解水制氢产业。在此之前,建议都江堰先进行制氢产业试点建设,以积累制氢产业建设、技术标准、运营管理等经验,为未来条件成熟后的电解水制氢大规模推广作准备。

1)依托小水电站发展电解水制氢产业

依托和选取土地资源、水资源、电力资源等条件较为适合的水电站周边发展电解水制氢产业,建议水电站周边低效工业退出,通过土地整治、功能置换等方式,腾笼换鸟,将建设用地用作制氢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同时在都江堰国土空间规划中,考虑水电站周边适当布局建设用地,为制氢产


 

业发展预留空间。

 

 





 


 

3-3 都江堰小水电分布图

2)发展制氢设备制造业

依托成都及都江堰机械制造等设备制造产业技术力量, 利用国家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契机,发展制氢相关设备制造, 尤其是电解水制氢相关设备,抢占制氢产业的上风口。

3)发展制氢加氢一体站

根据《成都市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利用已建成的加气站、加油站,实施加气站、加油站、加氢站联建模式,建设加氢站、加油加气加氢一体站、制氢加氢一体站等试点。

4)发展氢能工业应用


 

结合成都市大力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机遇,都江堰可依托水解电制氢纯度高、在同类产品中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为成都发展燃料汽车提供优质的原材料,拓展市场需求。

 

三、现有产业延链补链、强圈强链

 

“十四五”期间,规划重点对现有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向智能化、适旅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1、设备制造产业

1)产业发展重点

依托都江堰的机床、精密仪器、机电、金属制品等产业基础,积极抢抓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机遇,重点发展精密工业机床、工业机器人、高端刀具、汽车模具等,支持发展环保装备。

1)工业机器人领域

依托普什宁江机床、久源机械制造、纽赛特工业机器人、成都与俱科技有限公司等现有企业,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以及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增材制造设备、精密成型技术及装备、激光切割与焊接装备等。

2)数控机床领域

依托普什宁江机床,加快突破多轴、多通道、高精度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开


 

发和推广应用大型高精度多轴联动、龙门机床、五面体龙门加工中心、激光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和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柔性仿生触觉传感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

3)高端刀具领域

把握高端刀具国产替代加速机遇,依托现有钢铁产业、机床产业等基础,发展应用于中低档机床的高速钢刀具、手工刀具、普通硬质合金焊接刀片等传统刀具,伺机发展应用于数控机床与加工中心的硬质合金刀具、硬质合金涂层刀片等高附加值刀具。

4)汽车模具领域

依托现有考斯特轿车、创奇汽车、四川银河汽车集团等本地企业,围绕成都、重庆等周边地区汽车产业配套需求, 把握汽车模具数字化设计、自动化加工、精细化制造等趋势, 依托本地金属材料基础,重点发展车身模具、覆盖件模具等领域,形成汽车模具区域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能力。

5)节能环保装备

积极抢抓节能环保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机遇,重点发展高端节能环保装备及环保资源化综合利用解决方案。

节能装备领域,支持发展高精度、智能化、系统集成、实时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远程监控的节能监测设备。环保装备领域,支持发展新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公害化处理装备、分类厨余有机垃圾处理装备等。


 

节能环保服务领域,聚力推动能源诊断、环保技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发展。

2)产业智能化发展路径

都江堰市设备制造产业智能化成熟度较高,包括普什宁江机床、华都核设备、都江电力设备等 29 家规上企业,是都江堰规上企业最多的行业类别,也是都江堰智能运用最多的行业。

为实现设备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建议从智能设

计、智能管理、智能装备 3 个维度实施智能制造。

 

 

 

 

 

 

 

3-4 设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整体架构

 

1)智能设计

以平台化设计和数字化工艺开发为发展方向,通过数字化协同设计、工厂模型建立、数字化虚拟验证实现问题前置, 解决设计问题,缩短开发周期,提升设计效率和产品可靠性。

2)智能生产

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发展方向,通过数据采集、信息可


 

视化、生产防错等,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同时通过“数据

+算力+算法”优化系统功能,实现工厂设计和运营迭代优化; 开展车间规划、企业资源计划、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结构化工艺设计,实现高效协同的精准管控,实现对制造过程工艺参数实时优化、误差自动补偿、智能监控等应用。

3)智能装备

作为生产支撑,通过智能设备、模块化工位、柔性化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和柔性化,与智能生产相结合,实现智能化和精益化生产。

3)产业智能化发展抓手

都江堰设备制造行业可以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四川钮塞特工业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将其打造为都江堰智能制造技术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引领都江堰智能制造升级。

2、医药制造行业

1)产业发展重点


 

都江堰应紧抓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医疗体制改革契机, 在现有医药制造业基础上,立足现有医药制造产业基础,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药制造企业集团合作,扶持龙头骨干企

业,打造医药制造产业制造和研发高地,形成以中医药、生

物医药、化学医药为主,医疗器械制造为辅的产业格局,加快建成规模优势突出、特色技术先进的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1)中医药

依托都江堰及成都市的中药材种植,以及都江堰作为

“全国康养五十强市”的优势,以固康药业、春盛中药饮片、同正堂中药饮片等龙头企业为核心,重点发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衍生产品等,鼓励中医药精深加工企业加强产品研发,提升药品附加值,增加高质量药品供给。

围绕中药材产业发展,着力夯实计量、标准、检测检验、认证认可四大质量基础,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责任体系, 建立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机制,推动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在质量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增强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探索构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深入开展质量标杆活动。

2)生物药

充分发挥“都江堰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导航项目”的引


 

领作用,以海蓉药业、利尔药业、恒瑞通达生物等龙头企业为核心,重点发展新型疫苗、抗体药物、蛋白质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等产品,突破大分子药物开发、基因优化合成、细胞治疗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3)化学药

依托都江堰现有龙头医药企业,积极推进改良型新药上市,加快临床急需、专利到期药物的仿制药开发;加大罕见病等短缺药物开发力度;发展市场紧缺、高附加值的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围绕晶型选择、药物耐受、药代动力学等方向探索新技术应用;提升发展高端和新型药用辅料。

4)医疗器械制造

利用都江堰康养、医养资源,积极对接华西、省中医院等医疗机构,积极对接国际先进标准,引进高精度、高性能、自动化、智能化设备,重点发展及引进高值耗材、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医美器械、医用影像设备等医疗器械产品。

2)产业智能化发展路径

都江堰医药制造行业基本上处于半自动化、自动化生产阶段,智能化水平不高。

鼓励医药制造企业在炮制、提取、制剂等环节,开发设

备的模块化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单元工艺的模块化生产与控制;构建分布式控制系统,通过不同品种工艺流程的单元


 

工艺管道化模块化组合,实现药制品的管道化、连续化生产

和生产过程的动态监控。

支持医药制造企业建立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和数据采集 与监视系统。其中,通过 MES 系统实现对生产进度、库存、工作进度和进出车间的操作管理相关信息流的无纸化管控 与追溯;通过 SCADA 系统对不同生产环节、不同设备、不同人员等与生产管理有关的不同类型数据进行集中采集监控, 达到生产信息完整、提高效率、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便于快速诊断系统故障状态等目的,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和可追溯。





 


3-5 医药制造智能工厂示意图

3)产业智能化发展抓手

都江堰医药制造行业可以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引领行业智能制造改


 

造升级。





 


3、建材行业

1)产业发展重点

都江堰建材行业一方面应加强加工制造环节的优势,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另一方面加强和下游应用领域的对接,发展装配式建筑配件等。

1)新型建筑材料

紧盯国家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依托拉法基水泥等龙头企业,发展特种水泥和高端水泥制品,鼓励企业加大高性能混凝土绿色化生产的研发力度。

瞄准高端建材市场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新型建材向轻质化、高强化、复合化发展,加快推进节能保温、高强防火、利废环保的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建材研发和生产,大力发展建筑构件、建筑墙体保温材料等领域。


 

2)装配式建筑配件

积极开发与装配式建筑相适用的产品体系,延伸拓展复合墙板、楼板、楼梯、管廊等建筑部品部件,实现新型建材产业和建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拓展在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市政景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应用。

2)产业智能化发展路径

都江堰建材行业智能制造运用度不高,除拉法基水泥已运用智能设备外,其他建材企业基本都处于半自动化阶段。

建议以拉法基水泥、恒诚商品混凝土、航都商品混凝土、

烨生商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着力建材行业拥抱互联网、绿色生产,推动建材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实现企业数字化、透明化

通过对企业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升级生产设备的控制程序及安装传感器,实时获取设备的运行参数及运行状态, 并通过安灯系统的自动报警功能,对有故障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

通过 MES 系统建设,实现车间内生产计划、物流、设备、质量的一体化协同。通过与主机厂订单的协同,实现客户订单对企业中转库、生产及供应送料的拉动。

实现销售、研发、设计、工艺、采购及内部资源的数字化协同,完成纵向集成,实现管理透明化。

2)定制化柔性生产平台


 

打通研发、生产、管控、销售等各个环节,在同一生产线实现智能生产和高效切换,构建 “定制化产品、自动化制造”的生产方式,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3)利用工业互联网挖掘数据

在提升制造柔性化、智能化和高效率的同时,借助工业互联网技术把生产加工、物流等各个环节性信息,借助传感器、物联网网关、工控机等设备进行采集,作为企业决策的依据。

3)产业智能化发展抓手

都江堰建材行业可以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都江堰市烨生商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引领行业智能制造改造升级。

4、冶金行业

1)产业发展重点

冶金行业依托长峰钢铁、都钢钢铁等龙头企业,围绕旅


 

游装备制造、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等的配套需求,鼓励企业开发优质弹簧钢、轴承钢、磨具钢、合金结构钢等高性能特钢产品,延伸发展钢丝绳、弹簧钢丝、卷

帘线、焊材、轻钢龙骨等金属制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构建

完善的钢铁材料产业链

推动长峰钢铁、都钢钢铁等骨干企业技改升级、延链补链,全力推动内部循环、降低能耗污染;鼓励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等企业利用装备、技术、专利优势, 同钢铁企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开展交流合作,研究开发高、精、特新型钢材,促进钢铁产业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

加强废钢回收利用,着力构建覆盖都江堰及周边地区废钢回收中心,打造高效的废旧钢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

2)产业智能化发展路径

都江堰市冶金行业智能化运用程度较高,未来应重点在智能熔炼、智能检测、异常智能预警及闭环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智能化提升;其次建立分析决策、生产运营管理、过程控制等智能化整体框架。

通过对冶金行业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可实现生产调度高效化、质量管控全程化、生产过程透明化、物流管理无人化、能源管理精细化、安环管理可控化、设备管理全面化、辅助决策智能化,以提升冶金行业企业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3-6 冶金行业智能工厂示意图

 

3)产业智能化发展抓手

都江堰可以长峰钢铁、都钢钢铁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开展数字化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成套智能装备应用,实现工厂数字化、网络化、少人化,打造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冶炼工厂。

5、金属制品行业

1)产业发展重点


 

都江堰金属制品行业首先应加强和上游冶金产业的衔接,以降低金属制品产业的成本,提升竞争力,其次和下游的设备制造、电工电器制造等产业加强合作,争取更多的生产订单,扩大在成都、四川省的市场份额。

同时,适当拓展建材五金制品、金属办公家具用品等产品类型。

1)建材五金制品

依托长峰钢铁、都钢钢铁等原材料资源,紧抓东部沿海地区金属制品产业转移机遇,重点培育发展门窗、锁具、工具刀具、螺丝螺帽、卫浴、厨房、家具五金配件、日用不锈钢制品等金属制品。

2)金属办公家具用品

培育发展档案柜、保险柜、书架、床架、金属文件架、防爆柜、密集架、实验架等箱体、柜体、桌椅、防盗门等的金属办公家具产品。

2)产业智能化发展路径

都江堰金属制品行业以铸造类为主,其特点是产品种类多、定制化,智能制造运用度不高,除都江铸造公司拥有智能化自动生产线外,其它企业均为半自动生产线。

鼓励金属制品企业利用现有的各生产设备,通过智能化

系统集成,形成初步的智能生产线鼓励企业引进柔性生产线,构建智能制造系统平台和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实现产


 

品智能化研发、生产智能化规划、智能化制造执行和生产现场的可视化,解决生产计划的有效性和车间生产排产、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以及所

有生产资源的监控管理等问题,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

 

 

 

 

 

 

 

 

 

 

 

 

 

 

 

 

 

 

 


效率。

 3-7 金属制品智能工厂示意图


 

鼓励企业创建金属制品实验监测服务平台,进行金属制

品的无损监测,以此平台为基础,通过政府支持,院校合作, 建立都江堰市金属制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助推都江堰市金属制品行业绿色智能化转型。

3)产业智能化发展抓手

以都江铸造、金盾防护设备等龙头企业为核心,鼓励企业推进低端换高端、机械换数码、单台换成套、人工换智能; 统筹推进金属制品行业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生态化的装备改造;在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高风险岗位以及包装、


 

上料等劳动密集生产环节开展“机器换人”工作。





 


6、新材料行业

1)产业发展重点

目前都江堰新材料行业的上下游企业也都不在都江堰, 未来可以为旅游装备制造业提供原材料,在现有新材料基础上,重点发展以碳纤维为代表的先进碳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工程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型高分子材料。

1)先进碳材料

以高性能碳纤维在民用工业领域的应用突破为驱动引擎,加强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技术,重点发展碳纤维及碳纤维织物、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等产品。

2)新型高分子材料

重点发展高性能塑料及树脂、高性能膜、新型涂料等高


 

分子材料,加快推动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在汽车、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推广,适当发展水性智能化、功能性环保涂料。

2)产业智能化发展路径

都江堰新材料行业智能制造运用度不高,仅有瑞泰科技以及天兴硅业已经引入了智能制造设备及技术,“十四五”时期,都江堰市新材料行业应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

建立以 PLM 为核心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现工艺、制造、销售的一体化设计;通过数据集成,将用户、生产、品质、供应链相关数据反馈到产品设计,提升产品设计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标准化产品工艺开发流程、开发参数以及管控标准。

 

 

 

 

 

 

 

 

 

 

 

 3-8 新材料智能工厂示意图


 

建立以 ERP 为核心的财务、供应链、制造、销售的高效协同机制,通过数据集成,在企业资源计划的基础上,加入实际生产环节的因素,实现企业各环节对市场的快速响应。建立以 MES 为核心的执行体系,通过建设智能生产监控

平台,以工业以太网和工业无线网为支撑,实现生产制造参数、设备状态与品质数据的实时监控,提升产品品质、运营效率及设备管理水平。

3)产业智能化发展抓手

以恒创纤维、瑞泰科技、青城耐火材料、天兴硅业等龙头企业为核心,以数据驱动智造,以创新服务用户,提供端到端的链接,助力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7、现有产业其它发展建议

1)加强企业加强供应链建设,建立本地供应链目录鼓励都江堰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加强供应链建设,鼓励

将都江堰及周边企业纳入其供应链体系,带动本地及周边企


 

业发展;鼓励各行业对本行业供应链体系进行整合、共享, 建立本地供应链目录,以增加都江堰企业的议价能力,更好的带动都江堰企业发展。

2)开展低效企业重组

鼓励支持优势企业对资源利用率低、经营困难的企业兼并重组,围绕完善重点产业链兼并重组。鼓励支持重点行业的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促进制造业向高端环节延伸,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鼓励支持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提高规模效益,实现优势互补;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大企业集团提供协作配套。

3)优化闲置土地资源

针对闲置土地,依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因使用者自身原因造成的土地闲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征缴土地闲置费。如果土地长期未开发,或者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应当收回土地的, 撤销原土地批准文件,终止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注销土地登记,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后优先用于功能区招商引资项目。

鼓励企业建设经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企业引入市场化机制盘活闲置土地。对于效益不高的企业,政府可鼓励企业将全部或部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招商引资项目使用,


 

并积极对接相关项目,促使低效用地实现再利用。

 

四、做强赋能型产业,加快智能制造发展

 

重点推动数字技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生产流程优化、技术革新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支持。

1、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

利用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四川纽塞特工业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成都东软学院、四川工商学院等,积极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加强 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赋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5 年,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实现“都江堰制造”向“都江堰智造” 转变。

——5G+。加快建设基于 5G 的工业互联网设施,积极开展基于 5G 的海量数据采集、工业巡检、无损检测、精准操控、机器视觉、远程运维等应用。

——工业互联网+。积极招引一批工业互联网优质服务 商,推动工业企业上云,大力培育工业 APP。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示范,打造成都市互联网发展新高地。

——人工智能+。鼓励各行业加强与人工智能融合,推 动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医疗、


 

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大数据+。加快提升主动数据挖掘、数据采集的技 术与服务能力和大数据分析产品服务能力。加快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工业、医疗、教育、政务、城市管理等领域应用,支持探索“互联网+医疗”。

——区块链+。支持和引导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 物流和营销等核心业务环节应用区块链技术,探索新型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形成制造与服务融合的业态模式。积极引进和培育区块链企业,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智能制造、数字医疗、现代物流、金融等领域应用,加快形成一批区块链场景应用模式。

2、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制造业

随着都江堰工业进入高质量绿色发展新阶段,制造业与检验检测、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结合都江堰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服务、现代物流、产业金融等,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工业设计。重点聚焦设备制造、金属制品、新材料 等领域,推动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和关键性技术研发,搭建网络化协同平台,推广应用众创、众包、众设等模式,推进设计成果转化应用。

——检验检测服务。加大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机构集


 

聚,支持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构建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

——现代物流。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两业联动,有序推

进制造业企业物流业务的整体外包,不断完善供应链及物流系统。鼓励发展工业物流、智慧物流、冷链物流、绿色物流等,支持商业流通企业、生产加工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通过合作整合配送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社会化。

——产业金融。鼓励创投机构、银行、保险、融资担保

等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和增值服务,加快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发展,探索开发供应链金融、新能源金融、普惠金融等新型产业金融形态。推动在绿色循环低碳领域发行绿色债券融资。

 

五、生态价值转化,发展工业旅游

 

都江堰市重点发展旅游业,都江堰的工业企业都十分注重环保,且如长峰钢铁、考斯特车桥等企业都是国企改制企业,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因此都江堰有发展工业旅游的条件。

因此,结合都江堰旅游优势,在产业延链补链、强圈强链的基础上,规划建议最大限度把工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综合效益,扩大工业旅游受众范围,重点发展工业购物游、工业科普游、企业文化游、工业遗产游等工业旅游模式,融入都江堰工业旅游结构体系,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


 

第四章 主要任

 

一、夯实智能制造基础支撑

 

1、加强新基建建设

加强都江堰的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企业开展内外网升级改 造,提升现场感知和数据传输能力。加强工业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

VR/AR 等新技术应用。支持大型集团企业、工业园区,围绕内部资源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协同,建立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数据的有效集成和管理。

2、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

以培训、咨询等方式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宣贯与实施,鼓励企业依托标准开展智能车间/标杆工厂建设。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骨干企业开展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研究,形成与国家标准配套的团体/企业标准,推进试点成果在中小企业和同行业企业的应用。


 

3、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围绕食品饮料、旅游装备、冶金、设备制造、医药制造、建材等产业需要,加快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支持开展产业共性计量技术、专用计量测试技术、方法和设备的研究和应用,加快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质检机构等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

4、构建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

建立由政府牵头,龙头企业、智能制造系统供应商、行业协会等联合建立的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为都江堰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改造升级、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对接、智能制造人才培育、智能制造创新技术分享交流、政策解读等优质服务。

依托服务平台,构建都江堰智能制造产业联盟,为都江堰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合作与对接平台,聚拢国内外技术、资金、人才等产业资源,并提供多种类公共服务,为智能制造发展奠定基础。

5、强化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围绕智能制造安全需求,协同推进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建设,推动工业防火墙、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等技术深入应用。

引进和培育工业安全服务机构,提升诊断、咨询、设计、实施等服务能力。落实企业安全防护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建


 

立符合政策标准要求的技术防护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





 


6、构建智能制造系统供应商体系

结合国家、四川省发布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推荐名 单,重点招引一批工业控制软件、数控系统开发的供应商, 为都江堰企业制定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提升都江堰智能制造水平。

探索建立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机制,以政府为主导成立都江堰智能制造系统供应商联盟。建立都江堰智慧供应链以及供本地企业选择的供应商目录库。鼓励校企联合,不断积累智能制造技术和经验,最终培育一批都江堰智能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供应商。

4-1 供都江堰本土企业选择的系统集成商名单

 

 

 

 

 

 

综合类

四川长虹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四川绵阳鼎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四川成焊宝玛焊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机械设计研究院

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中电九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协同创新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重庆和利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食品饮料

成都永业有限公司

泸州智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机械加工

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

成都与俱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钮赛特工业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


 


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软件类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和利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

智慧物流

成都西部泰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重点扶持都江堰钮赛特机器人、普什宁江机床、成都与俱科技等公司,开发智能化的工业控制软件、数控系统;推广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快速成型、计算机辅助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制造执行系统等智能制造技术;积极采用虚拟制造、虚拟仪器等技术完成产品的加工、装配、测试和性能分析,提高产品创新优化设计和可靠性分析能力。

 

二、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应用

 

1、打造智能制造示范标杆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建设智能化标杆工厂。鼓励探索智能场景,培育推广工业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预测性维护、引进机器人应用于服务、增强智能服务等新模式。


 

 

1)工业设计

引导企业开展工业设计相关基础研究,支持工业设计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方面的研发应用。支持大型企业设立互联网型工业设计机构,发展工业设计资源网上共享、网络协同设计、众包设计等工业设计新技术、新模式。

2)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在食品饮料、旅游装备、设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行业, 鼓励企业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逐步融入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建立面向多品 种、大批量制造的柔性生产系统。

3)网络协同制造

鼓励企业建立供应链企业协同开发、协同制造平台,吸收供应商加入开发过程,发展众包设计研发及云制造,打破地域限制,提高企业研发效率,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推动骨干企业由生产型企业向系统集成企业转变,并充分释放中小微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价值。

4)引进机器人应用


 

“十四五”时期,结合都江堰市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积极利用机器人开展技术改造,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在旅游装备制造、设备制造、新材料等行业,推动焊接机器人、切割机器人、喷涂机器人、装配机器人以及移动机器人的应用。

在旅游食品饮料、生物医药行业,鼓励推广加工机器人、分拣机器人、包装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

在建材行业推广搅拌机器人、下料机器人、抗压试验机器人等。

在金属制品行业运用机器人定位系统、伺服驱动系统、机器抓手等。

2、加快各产业智能化转型

基于都江堰现有产业现状,针对各细分领域特点、痛点和卡点,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改造。支持有条件有基础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持续推动工艺革新、装备升级和生产过程智能化。鼓励产业园区、行业组织、产业联盟、龙头企业等联合,推广先进技术、装备、标准和解决方案。


 

 

 

三、畅通智能制造生态链条

 

1、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深入落实《成都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都江堰优势产业链,加快推进食品饮料、旅游装备、医药制造、设备制造、建材等行业的产业链完善工程; 聚焦都江堰现有产业薄弱环节,完善产业链生态体系,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弹性韧 性。

强化攻坚重大项目招引推进,抓好一批产业链协同项目落地实施。依托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等知名峰会和上海、深圳、成都等大型招商活动,大力争取一批创新技术优、亩均税收高、发展后劲足的重大项目。

2、鼓励龙头企业向服务延伸

鼓励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专利、技术等优势,通过委托加工、品牌授权、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多种形式,向加工制造环节延伸渗透,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柔性化定制和按需灵活生产。


 

支持钮赛特机器人、普什宁江机床、成都与俱科技等加速提升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和水平;鼓励其他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加快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系统集成的经验,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拓展系统集成业务。

3、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

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传统工艺, 优化生产流程。鼓励中小企业针对细分市场,开发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推进技术、产品、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 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推进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机制,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

4、加强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针对钢铁、矿山等危险性较大行业,强化特殊行业智能


 

化监管,推广少人无人作业,实施安全一体化监控。完善各级监管部门和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重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安全隐患即时报备、分类分级管理、即改即销,实现隐患整改闭环管理。

 

四、构筑智能制造创新高地

 

1、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

加强重点产业专利布局,开展重点区域产业发展专利导航,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和预警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交易运营体系,提升智能制造领域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引导企业布局和积累核心知识产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大力推动企业贯彻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水平。

2、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工程、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充分发挥成都以及都江堰的科教及科研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营造开放融合的产业创新生态。

支持以创新型科技型企业为重点,完善与大学大院大所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组建新型联合研发中心(实验室,提升产业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能力。


 

利用都江堰构建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以及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建设契机,完善创新孵化体系,在研发服务、检测认证、成果转化等环节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降低创新成本。

3、加强品牌建设

加强引导,完善智造品牌建设机制

一是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智造品牌建设领导小组,依托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建立由市工业设计协会、业界专家学者等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为制造品牌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出台有关智造品牌建设的有关政策,推进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智造区域品牌,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都江堰制造品牌的建设工作。相关政策建议如下:

 

1)引导企业加大品牌研发投入,对建立了研发准备

金制度的企业按其当年新增研发费用的 10%给予补助,补助资金由企业用于研发。

2)支持品牌建设,对新认定的驰名商标企业给予现

金奖励。


 

3)扶持品牌宣传,支持企业参加国家级以及省市级

宣传活动,对企业在中央媒体进行宣传的在省级奖补的基础上,再按宣传推广费的 30%给予奖补。对首次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企业、单项冠军产品的给予现金补助。对新认定的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同样也给予现金补助。

4)支持绿色智能制造,支持开展绿色智造体系建设,

对获得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的企业给予现金奖补。支持企业提升绿色智造水平,鼓励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实施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并给予资金支持。

5)加强宣传,做好智造品牌宣传工作

一是利用都江堰政府、园区管委会等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媒体,加大智造品牌宣传,打造都江堰智造品牌的整体形象,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二是积极组织都江堰及成都市有关企业参加或者举办各类展会、论坛、讲座,宣传推介“都江堰智能制造”区域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6)做好载体,搭建制造品牌发展平台

围绕都江堰智造品牌,建设宣传展示平台、企业服务平台,为都江堰企业提供智造的政策、专业服务,与国内外优秀智能制造行业协会组织及团体合作,共同策划各类智能制造的文化活动,增强在都江堰智能制造的行业影响力,及国


 

际上的美誉度。

7)抓好资金保障和人才储备,夯实智造品牌发展基

 

将都江堰智造品牌建设作为重点推进项目之一,并设置

 

品牌发展引导资金,通过包括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 为智造品牌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建立区域交流协同机制

 

都江堰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上,正积极融入“双城经济”,已经与重庆大足、南川、铜梁等在旅游以及配套方面进行了合作。“十四五”期间都江堰应在智能制造方面积极与成渝经济圈主轴上智能制造发展的比较好的城市,包括德阳、简阳、金堂、江津、涪陵、永川、璧山、长寿等,进行资源互享、优势互补、市场互动、营销互联、共同发展。

1、主动参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用智能化创新改造传统产业,提升都江堰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强化与成渝地区旅游装备、冶金、建材、设备制造等协作配套,协同推动绿色产业升级发展,加强食品饮料等产业互补发展,着力建设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装备基地、食品饮料产业基地。

2)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夯实产业协作载体


 

支持都江堰企业与成渝地区园区、企业精准对接、配套合作;以协同发展、集群发展为方向,跨区域构建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打造旅游装备产业、食品饮料、冶金、建材等特色产业集群。

2、聚焦协作发展相融互促共赢

1)建立完善合作互动机制

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立合作互动机 制,统筹推进产业协作领域的重点任务和合作事项,研究、制定和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重点问题、具体策略和推进措施。

2)聚焦聚力发展谋划研究

按照《都江堰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 案》,力争将都江堰市纳入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的重大规划、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事项,梳理年度重点任务清单。

 

六、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1、引导制造业向绿色制造转型升级

推动企业高效利用能源,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持续推进钢铁、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加强能耗管控,建立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监测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信息管理体系,推进企业实施能源管控中心建设、电机能效提升、工业锅炉(窑炉)改造、清洁生产等。


 

大力推广智能化能源监测诊断技术、基于能源物联网的能源管控技术,开展能源资源计量大数据在能效分析、节能诊断、提质增效、预测预警等方面应用创新,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鼓励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技术密集、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先进绿色制造,支持传统产业企业淘汰落后产 能。

2、开展绿色智造试点示范工程

加快推动都江堰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开展绿色智造试点示范工程,实施绿色创新企业培育行动,推进市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绿色园区和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积极参与“碳惠天府”建设,协同推进“近零碳园区”、

“近零碳企业”等示范创建;探索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正负面清单和信用评价机制,推动生态信用行为与金融信贷、行政审批、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挂钩。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成立“都江堰市智能制造发展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和统筹协调全市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工作,加强全市智能制造政策研究、行业指导、招商引资、对外合作和平台建设,各部门要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分头实施, 根据本规划加紧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探索都江堰产业发展建立“链长制”工作机制,每个重点产业链由一名市分管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实行“一名市分管领导、两名产业研究员、若干名外部专家、一个支持部门、一套产业链图谱、一个产业平台、一个科创载体”的工作模式。

由都江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充分发挥都江堰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首席信息官协会等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 编制“都江堰市智能制造优先发展目录”,鼓励发展和引进

“目录”中的相关项目,每年对目录进行动态调整,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同时,建立智能制造发展监测制度。

 

二、建立统计监督

 

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细化目标任务,明


 

确责任部门,落实评价程序和考核内容,严格按照制定的发展目标进行年度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到年度绩效管理和目

标考核体系中。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及动态统计评估机制,强

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对重点企业进行跟踪评价和精准管理,按照企业资源占用和产出贡献情况分类指导,采用差别化政策奖优罚劣,促进资源盘活利用。

 

三、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智能制造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支持金融和投资类企业、信用和融资担保企业、小额贷款机构等创新融资方式,为智能装备企业和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拓宽融资渠道。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探索设立省智能制造产业基金,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进入智能制造创业投资领域,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支持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发展壮大。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中小企业 板、创业板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融券和中期票据,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

探索装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模式,鼓励探索开展智能装备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务,建立装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担保机制, 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探索建立由项目业主、智能装备制造企


 

业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品保险机制。

整合现有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突破、智能装备与系统开发、公共平台建设、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计划、示范基地建设、重大项目建设、骨干企业培育、人才引进培养等专项工作。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  目的政策措施,依托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在智能制造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应用工程。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进口设备减免税、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增值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

 

四、加强招商引资

 

成立市招商小组,对引入项目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积极引入高端、规模大、产出高的产业类项目,培育壮大功能区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奋力推进招商引资大突破、大提升,以目标、问题为导向,全力以赴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招商引资全流程闭环管理,推动招商引资更加高质高效,服务保障更加到位。要将各项工作做实做好,确保“十四五”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五、优化营商环境

 

聚焦减环节压时限,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营商环境改善不断释放制度红利,给市场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持续深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将营商环境优化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为都江堰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六、完善人才机制

 

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和锻炼一批从事智能技术和装备研发的创新团队。探索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政策,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环境。建立重大智能制造项目与人才引进联动机制,建立重大项目产业人才的绿色通道。

培养和造就大量面向高层次需求的实战型工程技术人才,提升在职人员劳动素质。深化产教融合,鼓励骨干企业与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协同育人,培养大批在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具有扎实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推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与制造业企业对接合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依托产业基地建设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开展人才定制培训,培训一批能操作、懂调试、会研究改进智能制造的实干型和应用型人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