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创新创业政策服务平台!  ——让政策更好地引导创新、服务创新
会员专属,享看即看!
当前位置:

关于面向公众征集《成都市武侯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相关意见的通知

政策来源:成都市武侯区新经济局 | 发布机构:成都市武侯区新经济局 | 发布时间:2021-09-15 | 8380 次浏览: | 分享到:

 经广泛深入调研、专家论证,我局牵头编制了《成都市武侯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现将此规划(详见附件)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在10月15日前通过邮箱1027035927@qq.com 进行反馈,我局将认真研究,视情采纳。
详询: 028-85082741,

附件:成都市武侯区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成都市武侯区“十四五”科技创新

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成都市武侯区新经济和科技局

四川(成都)两院院士咨询服务中心

二Ο二一年九月

目 录

一、发展回顾和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科技创新主要成就

1.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取得新成效

2.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跃上新高度

3.科技创新产出效能实现新提升

4.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开创新局面

(二)“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研判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战略定位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三、空间布局

(一)一核:打造全市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二)一擎: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探索区

(三)两群:打造优势突出的创新价值转化加速场

(四)两带:打造融合聚势的创新创业精品轴线

四、主攻方向

(一)构建高端高新的主导产业技术领域

1.高精医美

2.高端新材料

3.新一代信息技术

(二)构建原创先导的产业技术领域

1.精准医疗

2.量子科技

3.先进碳材料及石墨烯

五、三大核心任务

(一)强化科技成果供给策源功能,构筑未来产业发展新优势

1.优化创新基础平台布局

2.集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

3.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二)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服务能力,打造科技经济融合新样板

1.搭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2.加大成果转化金融供给

3.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利用

(三)深化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新活力

1.积极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创新

2.打造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共同体

3.持续深化科研管理机制改革

六、五大支撑工程

(一)诸葛人才集聚赋智工程

1.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2.强化人才队伍培育

3.提升创新人才服务水平

(二)科技企业育苗成林工程

1.科技型初创企业成长

2.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

3.树立高新技术企业标杆

4.打造领军企业引领示范

(三)科创空间样板示范工程

1.提升科创空间资源导入能力

2.强化科创空间创新支撑功能

3.完善科创空间运营管理机制

(四)区域协同创新聚能工程

1.积极融入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

2.加强与成德眉资重点区域协作

3.主动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创新资源

(五)硬核科技场景引领工程

1.打造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2.打造生态环保应用场景

3.打造特色产业应用场景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落实要素保障

(三)强化督导考评

(四)营造创新氛围

附件:武侯区“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领域重大项目表



成都市武侯区“十四五”科技创新

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武侯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支撑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的关键时期,为明确全区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依据国家、省市有关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回顾和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科技创新主要成就

1.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取得新成效

科教资源优势明显,武侯区拥有四川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8所高校,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29家省级以上科研院所,教育科研优势中西部领先。创新人才加速聚集,截至2020年,武侯区拥有两院院士18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贴”等待遇的优秀专家36名,国家、省、市级专家人才计划844人,区级“诸葛精英”64人,团队6个,精准吸引和集聚了一批创新力带动力强的高层次人才和顶尖团队。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20年,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1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综合楼、成都前沿医学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相继建成。校地合作日益深化,川大智胜、格瑞特等企业与高校合作建设11个产学研联合实验室,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等校地合作项目开工建设。

2.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跃上新高度

龙头企业加速聚集,截至2020年,全区总部企业达26家,世界500强企业达122家,数量位居全市前列。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发展,截至2020年,武侯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53家,较“十二五”末增长395.45%(132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20亿元,较“十二五”末(193亿元)增长65.8%。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2020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54家。新经济企业繁荣发展,2020年,获全市新经济梯度培育认定企业34家,其中准独角兽企业6家。

3.科技创新产出效能实现新提升

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2019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42.75亿元。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到2019年的3.47%。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20年底,武侯区有效发明专利量6580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2.38亿元,较“十二五”末(17.6亿元)增长311.25%。原始创新成果持续突破,2020年武侯区高校企业获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立项超500项,复杂艰险山区高速公路大规模隧道群建设及营运安全关键技术、复杂水域动力特征和生境要素模拟与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新型复合碳氮化物固溶体粉末及其高性能硬质材料等项目分别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奖励。

4.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开创新局面

科技金融体系基本完善,筹建武侯区川大科技成果转化天使投资基金,“武侯成长贷”“武侯壮大贷”累计支持269笔共计12.394亿元贷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速集聚,截至2020年,全区拥有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4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等3家省级技术转 移示范机构。双创载体建设成效凸显,截至2020年底,建成武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四川川大科技园等创新创业载体34家,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达41.6万平方米,获评“第一批四川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20年,全区累计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获评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二)“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研判

从面临形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引发新一轮国家和城市实力消长和位势更迭,也带来“变轨”跨越、“重构”跃迁的机遇窗口,为后发城市的科技创新迎来赶超创造新时机。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大势所趋、也是武侯区自觉践行国家使命和省市要求,助推成都建设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时代使命和战略任务。当前,随着“双循环”发展格局、“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为武侯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有利于武侯区在新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赢得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从关键短板看,武侯仍然面临创新资源存量流失、创新承载供给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

一是区内创新资源存量流失快、增量导入难。随着全市“中优”战略深入实施,城市创新发展呈现新格局,武侯区作为“中优”排头兵,承担着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重大使命,以“文创武侯”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体育健身、文旅文博、规划设计等产业成为武侯区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科技创新资源逐步外迁,部分科研资源和重点企业群体加速外流,城市创新资源分散化和产业空心化日益严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重点科研院所相继迁出,全区支柱性的科技创新资源正加速流失。增量科技资源导入难度较大,具有区域竞争力、吸引力的资源聚集体制机制和创新环境有待优化。全区高层次人才与高新区相比差距较大,创新主体对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武侯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虽然排名五城区第1、全市第2,但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行业龙头企业较少,无法有效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大中小企业密切协作配套的产业链条。

二是创新承载供给不充分、分布不均衡。武侯城市空间开发较为饱和,城市创新功能不强、配套不优、分布不均的现实短板尚未消除,高能级创新创业载体、高品质公共创新空间、高质量产业园区尚在加快建设初始阶段,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科创服务生态体系尚未健全。在科技创新载体搭建上,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仍然不足,“十三五”期间,武侯区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虽大幅增长,但总建成面积仅约为与高新区的1/10。在未来发展空间承载上,武侯区土地产业利用率相对较低,土地整体开发较为饱和,能用于拓展发展增量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少,成片区、成体系、成系统开发难度较大,难以满足科技创新发展空间承载。

三是成果转化承接能力弱、链条不通畅。校院企地协同发展不够深入,产业功能区建设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作用发挥还不够。目前,环川大知识城建设成效可圈可点,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成果流失严重,自身成果转化能力较弱,四川大学大望江校区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尚未打通,知识经济价值有待深挖拓能。科技成果创新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基地、硬核科技二次开发平台等功能性转化平台较为缺乏,具有权威性、专业化、公信力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有待建设。对比之下,高新区已聚集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行之知识产权服务集团等一批高端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知识产权转化机制尚未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技术经纪人较为缺乏。

从比较优势看,科教资源、创新能效位居五城区首位,武侯区高校院所数量在五城区占优势,且拥有四川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全区R&D经费投入强度和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市前列,存量科创资源仍具备较强比较优势。联动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协同发展区位优势显著,在发展空间上,武侯区紧邻天府国际生物城、环抱新经济活力区,太平寺更新单元作为全区唯一可片区整体打造的产业技术发展新空间,是知识经济价值外溢的最前沿区域,具备承接西部(成都)科学城科技创新资源的先天优势;在资源联动上,武侯区医药健康科创资源优势与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前沿技术发展重点高度契合,可协同创新、联动构建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到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综合研判,“十三五”时期武侯科技创新涌现诸多发展亮点,主要创新指标逐年增长,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科技创新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积蓄了战略动能、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总体来看,武侯整体科技综合实力仍处于全市第二梯队的中下游,与先进地区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创新资源存量流失快、创新承载供给不充分、成果转化承接能力弱等短板劣势,导致武侯面临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挑战。

因此,武侯必须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准确研判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直面武侯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短板,着力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科技创新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一是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演进趋势,紧扣科技自立自强“最初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重点任务,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技术链、数据链一体贯通。二是立足武侯创新资源禀赋优势,加快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和片区综合开发,集聚先进创新资源要素,促进城市空布局更优、产业更新、品质更高。三是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以国企改革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抓手,助推创新要素集成、创新要素增值、创新成果裂变突破。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部署,主动服务全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宏伟实践,围绕建设创新驱动的活力城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战略支撑,以增强经济发展动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创新成果策源、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活力激发三大核心任务,统筹推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科技企业培育、科创空间示范、科技金融创新、硬核场景营造、区域协同聚能六大工程,加快创造新技术、孵化新业态、转化新成果、营造新场景,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武侯打造为科技创新核心城区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

(二)基本原则

——坚持新兴技术前沿探索与重点突破紧密结合。紧扣国家战略导向、紧跟全球科技潮流、紧贴武侯主导产业发展与人民生命健康重大需求,强化武侯使命担当,纵深推进科学前沿领域及交叉学科领域探索,着力提升“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的能力和水平,筑牢关键领域核心优势,全面增强高质量创新成果源头供给。

——坚持原始创新成果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联动。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技术链联通、人才链互通、数据链畅通、资金链融通、产业链贯通,挖掘创新主体协同联动创新潜能,构建适宜创新创业创造价值实现通道。

——坚持科技体制深化改革与率先示范协同推进。遵循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破除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创新的制度瓶颈和藩篱,优化制度设计、强化制度执行,完善创新治理体系,优化区域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最大限度释放科技创新潜能。

——坚持区域创新极核带动与点面联动有机统一。坚持全球视野、区域联动、协同创新,建立毗邻区协同联动机制,深化与“两区一城”的创新协作,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广泛参与国际交流和创新治理,共同探索科技创新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加快设立双边或多边科技创新合作联系机构,探索有利于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着力打造区域创新合作新高地。

(三)战略定位

——西部领先的创新要素集聚地。围绕产业生态圈创新需求,增强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和提升配置效率,聚焦高精医美、高端医美新材料等特色优势领域加大重大创新平台、设施和科技项目布局,建立健全人才、数据、技术、金融等要素便捷流动机制,吸引国际国内高端创新要素在武侯区集聚,打造全国高端创新要素汇聚特色区。

——全国知名的新兴产业孵化育成地。面向成都经济主战场和产业主阵地,建立贯通创新链、对接资本链、提升价值链的高技术服务体系,赋能医美、新材料等产业迈向全球产业链高端,着力提升现代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新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创新支撑。

——成渝首选的创新成果转化地。立足武侯科技创新资源禀赋和特点,按照多主体参与、全要素设计、全链条部署的思路,构建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交易平台为载体、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格局,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和整体服务能力,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实支撑。

——成都重要的创新生态涵养地。聚焦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跨主体区域协同创新、创新创业国际合作等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纵深推进营商环境、要素供给等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创新政策突破力度,丰富和扩大创新制度供给,加快构建科技企业、高校院所、服务平台、科技人才、创投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互利共生、高效协同、开放包容、宜居宜业的创新创业生态。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取得实质性成效,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城区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全区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培育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业态初具规模,市场主导、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基本建成,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快速提升,高精尖重点产业的集群创新效应不断凸显,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整体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

2.具体目标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创新人才规模质量同步提升。到2025年,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未来五年增速达到10%,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引进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10个以上,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实现较大突破;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150人以上,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超1000人,初步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科技人才队伍。

——创新绩效更加显著。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到2025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00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2家以上,成长起一批全国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和品牌,若干企业进入世界创新百强;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80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50亿元,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环境全面优化。孵化育成体系日趋完善,创新创业软硬件环境更为优化。扶持创新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政府创新治理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创新全方位开放格局纵深推进。到2025年,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15个以上,建成高品质科创空间140万平方米,孵化催生一批骨干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1 武侯区十四五科技创新主要目标

序号

分类

指标

2020

2025

属性


1

创新能力

全社会R&D经费投入增长(%

——

10

预期性


2

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4.0

4.5

预期性


3

引聚高能级创新平台(个)

4

10

预期性


4

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人年)

1000

1500

预期性


5

高层次人才数量(人)

71

150

预期性


6

创新产出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654

1100

预期性


7

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万亿)

320

450

预期性


8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高于平均水平



9

独角兽企业(家)

0

2

预期性


10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8

25

预期性


11

技术合同交易额(亿元)

72.34

80

预期性


12

创新生态

省级以上孵化器及双创基地(家)

12

18

预期性


13

高品质科创空间面积(万平方米)

110

140

预期性


三、空间布局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协同联动发展理念,立足武侯区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和城市有机更新单元布局,聚焦创新要素集聚地、前沿产业培育、成果转移转化三大功能,以科技创新赋能城市有机更新、重塑科创空间版图,划分科创引领核、未来科技引擎、智慧生活服务群、二次创新活力群四大区域,形成新兴产业创智带、未来城市体验带两大主线,构建“一核一擎两群两带”的空间功能布局,打造主城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高地,成为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


(一)一核:打造全市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一核即科创引领核,锚定科技创新和科教融合功能,聚焦高端新材料、高精医美等前沿领域,以四川大学更新单元、华西坝片区更新单元、倪家桥更新单元为核心承载,建设环川大知识城和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引领二次创新活力群应用基础研究,赋能智慧生活服务群创新场景示范,打造全市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环川大知识城,主要依托四川大学更新单元,聚焦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及初创型企业孵化等方向,大力建设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四川大学先进材料科研大楼项目,推动知识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产品制造规模化进程,打造全区面向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创新动力源。

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主要依托华西坝片区更新单元,着力大健康产业生态圈提能升级,重点发展高精医美,构建“创新健康服务+高端医疗医美+大健康金融”重点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项目和百年华西文化聚落、高精医美总部经济基地等创新载体,辐射带动大健康国际交往中心、大健康活力商务区,建设未来大健康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

(二)一擎: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探索区

一擎即未来科技引擎,规划面积5.09平方公里,以太平寺更新单元为核心承载,聚焦前沿科技服务、商务商贸等产业,支持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川大物理学院布局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积极与高新区开展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协同合作,承接西部(成都)科学城基础研究成果在武侯转化落地,打造智能科技聚集的未来科技发展新极核。

(三)两群:打造优势突出的创新价值转化加速场

两群即智慧生活场景群和二次创新活力群。承接科创引领核创新成果,强化科技赋能高品质生产生活,打通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与场景应用之间的通道,构建智慧生活和智慧生产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智慧生活场景群,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锚定智慧生活场景示范功能,聚焦前沿技术生活性服务业应用,围绕TOD商业、总部商业、潮流文化、智能制造等主导方向,大力建设太平园TOD智慧城市综合体、太平园智慧居家中心、西南数字电商科创中心等创新载体,推进5G、人工智能、AR/VR等前沿技术融合应用和试点示范,构建城市生活5G创意城、潮流文化集聚区和新经济科创园,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标杆效应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示范片区。

二次创新活力群,规划面积20.31平方公里,锚定创新价值转化功能,着力新兴产业集群赋能,聚焦高端新材料、新经济等领域,大力开展高新技术转移转化,依托悦湖高端新材料转化基地、都市工业楼宇谷,承接原始创新和“二次创新”成果,支持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园开展新经济创新创业活动,支持未来科技创享城探索开展“黑科技”创新应用落地试点,打造面向前沿科技的二次创新活力群。

(四)两带:打造融合聚势的创新创业精品轴线

两带即新兴产业创智带和未来城市体验带。立足沿线新兴产业及文创文旅资源,加速创新资源要素聚集,统揽带动全域融合发展。

新兴产业创智带连接悦湖、机投、家具城、太平寺更新单元,辐射带动白佛、双凤金凤更新单元,积极承接科创核心区高价值成果转移转化,围绕高端新材料、智能制造、新经济和未来科技领域,打造高创新效率、高溢出效应的新兴产业创智带。

未来城市体验带连接蜀汉城、广福桥、红牌里、太平园、复兴簇桥、她妆美谷和印象江安更新单元,辐射带动晋阳北、皮革城更新单元,加强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武侯特色文化融合,推进文化创意、美丽经济、时尚文旅等领域前沿技术应用,打造具有标杆示范效应的未来城市体验带。

四、主攻方向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做大做强高精医美、高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重点产业技术领域,做新做好精准医疗、量子科技、先进碳材料及石墨烯三大未来产业技术领域,积极开展前沿科学探索、关键技术研发,形成“3+3”产业技术体系,全面提升全区产业技术核心竞争力。

(一)构建高端高新的主导产业技术领域

立足武侯区自身资源禀赋和城市发展战略,重点围绕医药健康、高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重点产业加强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推动产业向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快速发展。

1.高精医美

化妆品研发制造。推进她妆美谷产业功能区建设,重点研发草本生物类护肤品和新锐彩妆。充分挖掘成都中草药资源禀赋,发展传统中草药提取分离、益生菌植物成分发酵、质量分析等生物技术,优化药材处理、制药制剂等相关工艺技术,提升中草药种植及系列开发的全程质量监控水平,拓展中草药在草本生物类护肤品和新锐彩妆领域应用。

高性能医美器械。依托成都消费电子和医疗器械集聚基础,支持她妆美谷、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前瞻布局“黑科技轻医美”美容仪市场,聚焦电子美容仪、洗脸仪和美眼仪等光电设备类美容仪器,开展融合清洁、提拉紧致、抗衰老等多种功能的美容仪器技术创新,加快高端医美设计软件、面部数字化修复等技术研发,探索VR/AR、3D打印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在口腔美容、面部美容领域应用,加快推动高性能医疗美容器械技术突破,建设医疗医美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打造高端医美器械产业集聚基地。

智慧医美。重点发展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高端医美服务产业链中的创新研究与应用拓展,研发面部皮肤智能管理、身材健康管理、远程医美问诊、远程修复指导等关键技术和设备,开发基于移动网络、具备智能感知和远程传输、控制功能的远程指导平台、应用终端及其相关软件,实现互联网问诊、远程高清会诊、辅助诊疗等服务,推动远程医疗、智慧健康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2.高端新材料

高性能电子陶瓷材料。以柔性传感材料、高性能柔性电子材料等为重点领域,大力发展高性能电子陶瓷材料。加快柔性传感材料等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研制可穿戴疾病诊疗与健康监测用高性能柔性电子材料,提高远程操控柔性传感芯片、远程操控机械手等产品产业化水平。面向微波电路企业共性材料和元器件需求,抢抓5G大规模商用带动光纤、基站、手机对电子陶瓷的庞大需求,开展微波介质陶瓷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点发展微波介质陶瓷、新型压电晶体,大力提升LTCC材料与器件规模化制备技术,加快工艺和器件应用检验。

高端医美新材料。依托华西医美健康城,聚焦口腔颌面类、注射填充类等高端医美新材料细分领域,在产品研发、生产、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推动高端医美新材料研发制造。重点研发生物活性、仿生复合等口腔颌面新材料和胶原蛋白、干细胞等注射填充新材料,开展仿生皮肤组织、牙齿美容材料、活性胶原蛋白、干细胞等新型材料技术攻关,加快进口产品国产替代化,鼓励具有研发与试验能力的医美机构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合作开展医美临床试验,加速高端医美新材料行业应用。

3.新一代信息技术

大数据。推动大数据在生命科学、新材料渗透融合,打造大数据融合领域技术先发优势,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先机。开展生物大数据获取、分析、挖掘、调控、知识发现等底层支撑技术,发展医疗大数据安全和共享等关键共性的创新,争取成都市医保数据中心落地,支持建立重大疾病专病健康医疗大数据库,提升数据整合和转化利用能力,推进数据汇交、利用、共享。重点突破材料高效计算与集成计算技术、材料高通量实验、服役和表征评价技术等核心技术,实现大数据在化学结构解析、分子模拟、化学反应与合成设计领域的应用,推进大数据驱动的新材料知识发现及转化应用。

人工智能。以布局特色化智能空管、智慧金融等应用场景为强力支撑,发力耕耘人工智能关键技术领域,力争成为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重要应用场景示范区域。集中攻克智能感知技术,提高计算机视觉与听觉准确性、力量与触觉感知灵敏度,开发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开发空管机器人、辅助动态监控、空管一体化设备与系统等应用。优化人脸识别、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核心技术,开发智能客服、柜员业务辅助、金融预测等产品,稳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

(二)构建原创先导的产业技术领域

顺应和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强化前瞻布局,面向未来谋划经济新增加极,着力培育精准医疗、干细胞治疗、量子科技、先进碳材料及石墨烯等领域。

1.精准医疗

把握精准医学发展趋势,针对精准医疗发展和应用的源头性和关键性问题,开展科技原始创新,实现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技术领域重大突破。推动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关键技术突破,重点发展无创产前筛查、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癌症早筛、液体活检、疗效预测及监控等精准医疗服务,加快高通量基因测序设备、个性化靶向用药产品等研发和应用。支持华西医美健康城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依托核心研发技术开展精准医疗技术创新,推动感染性疾病、肿瘤靶向及个性化医疗、出生缺陷/遗传性疾病、慢性病预测等分子检测实现前沿性突破。

2.量子科技

依托四川大学、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围绕超精密量子传感器研究领域,开展量子材料与量子器件、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重点攻关高频纳米机械振子中声子模式量子态制备、传输与操控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1.5微米波段主动频分复用宣布式单光子源、量子晶体管器件等产品,推动量子材料与器件在基础科研装备、量子计算、量子通信核心网络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发展高温超导3~5μm单光子阵列探测器制备等关键技术,研发新型高性能中红外单光子成像探测器等产品,推动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技术在集成芯片、纳米加工、生物医学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开发。

3.先进碳材料及石墨烯

聚焦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领域,加快突破石墨烯薄膜规模化制备、石墨烯与电极材料的原位复合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石墨烯粉体、石墨烯高分子材料、石墨烯薄膜和锂电池石墨烯基材等复合材料,拓展石墨烯等先进碳材料产品在航天航空、医疗卫生、核能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五、三大核心任务

(一)强化科技成果供给策源功能,构筑未来产业发展新优势

围绕武侯科创核心区发展定位,聚焦提升创新驱动和原始创新功能,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赋能科技及产业创新,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核心城区。

1.优化创新基础平台布局

主动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支持,按照“多方投入、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原则,积极参与“两区一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联合天府新区、高新区等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进一步整合利用建设、运行及技术服务资源,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落实建设发展机制协同。支持四川大学等各类创新主体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科学前沿问题研究,加快提升科学发现和原始创新能力,为突破世界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取得重大原创突破贡献武侯力量。

培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精准医疗、量子科技重点领域,引导支持域内四川大学、普思生物等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巩固提升、谋划创建以基础研究为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水平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择优遴选支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相近,或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展前瞻性研究和协同攻关。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加强面向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合作层次和水平。

探索建设重大创新平台科研“飞地”。支持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区外高校院所在武侯合作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联合对接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区在武侯设立研发飞地,加强“飞地项目”的资金、用地支持,重点推动外地科研成果在武侯落地转化。建立完善跨区域财税利益分配机制,对于跨区域的项目建设、平台建设、产业转移、投资活动等,采取联合共建、股份化运作等方式和途径,实现利益分成和利益共享。支持“科研飞地”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和原始创新,建立研发在全国,产业化成果落地在武侯的“飞地”新模式。

2.集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

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四川大学及华西“四院”核心产业资源,大力引进和培育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联盟、混合所有制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研发组织,协同开发“硬核科技”重大创新产品。支持研发型龙头企业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共建,支持骨干企业组建企业研究院或出资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国内外高端研发资源和人才集聚。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社会资本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人才(团队)持有多数股份设立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对外股权融资,探索特殊股权结构。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工程化研究(试验)平台,加大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企业投资力度,增强孵化培育企业能力。

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机制。探索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的认定和管理体系,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完善市场化机制。推动现有新型研发机构提档升级,注重四川大学生物治疗转化医学中心等平台作用的发挥,吸引高水平研发团队入驻,增强研发功能和企业孵化功能,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省市级重大科研课题,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加强分类闭环管理,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建立“优胜劣汰”制度。创新新型研发机构资本供给机制,探索“项目启动资金补贴、项目后续运营支持”的投资方式,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回馈机制,实现资金滚动支持。

3.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积极承接重大前沿科研项目。建立武侯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征集机制,推动项目立项、成果产出等信息共享对接。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市科技计划项目,组织推荐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加快突破干细胞治疗、量子科技等领域“卡脖子”技术。支持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院所联合龙头企业前瞻布局颠覆性技术研究,参与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承接原创新药与高端医疗装备、移动终端及其应用软件等重大产业创新战略项目。

探索组建重点研究专项研究基金。积极争取省市自然基金委支持,探索组建武侯区基础研究专项基金,重点支持科研院所围绕重点学科发展方向开展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发挥武侯大健康产业引导基金等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全国高水平投资机构围绕高精医美、新材料等领域设立重点领域子基金,支持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集中优势创新资源,自主研发需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和重大设备。探索联合资助、技术入股等措施,引导建立多元化社会资金投入体系,力争武侯基础研究投入比例逐年增长。

(二)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服务能力,打造科技经济融合新样板

加快建设武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深入推进多层次服务平台搭建、多元化金融服务建设、成果转化协同开放和知识产权保护运营,形成以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城市创新发展的新格局,打造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高地。

1.搭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建设。鼓励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聚焦三大产业功能区急需领域,组建技术转移工作机构,设置专职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创新型岗位,开展“订制研发”、科技成果评价、交易标准建设等服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转化困局。通过技术交易专项补贴、科技成果评价服务补贴、知识产权机构建设经费补贴等形式,鼓励引导全球高校院所、知名科技服务企业等在武侯设立实体化技术转移机构。

加快建设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武侯区科技成果转化数据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技术交易服务”模式,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项目库和线上服务相关功能,增强精准服务、数据互联互通等功能,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服务市场体系。鼓励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高校院所面向新材料、医美健康等产业领域急需的创新服务需求,提供科研仪器设备、小试平台、科研文献、科学数据、检验检测等基础支撑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加快建设成果孵化育成平台。围绕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依托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一批“孵化+创投”“互联网+”“文创园区”等新型孵化器,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的方式参与各类孵化载体建设,加大对优质载体的政策支持力度,激发载体提质增效动力。鼓励川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与北方激光研究院等企业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二次开发”实验室、中试熟化基地、检验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建成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和转化中心,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供给能力。

2.加大成果转化金融供给

创新成果转化财政科技投入方式。依托电子商务、体育文娱等产业发展基金,健全完善“智谷汇”一站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发挥首钢丝路基金和武侯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产业基金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带动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向科技成果转化集聚,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探索以“技术股+现金股”等方式强化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方的利益捆绑机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向拥有技术成果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科技金融服务,对参与技术成果在武侯区落地转化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深化银政企合作,联合区内金融机构探索“金融机构+管委会+政府平台公司”合作模式,在政策制定、金融产品创新、企业科创板上市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做优做强政府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优化武侯区“微风基金”和科创投相关基金,积极争取国家、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上级基金支持,引导社会机构组建知识产权运营、硬核技术转化等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产业化的全过程、多元化和差异性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探索区政府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前期引导、风投创投资本后期参股的全周期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一步强化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相关重点研发项目成果产业化支持力度。

提升金融产品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能力。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在武侯建设科技支行,重点围绕高端医美、新材料等领域,为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环川大知识转化经济圈内重点项目提供专款支持。升级优化“成长贷”等科技金融产品,联合银行、担保、保险、创投等金融机构,针对校院企技术成果产业化实际需求,开发“成果贷”“人才贷”等精准促转的科技信贷创新产品,提高成果所有者融资可得性。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投贷联动融资服务模式,探索实施股权和债券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模式,创新“担保+期权”“担保+入股”“担保+分红”等多种形式,扩大科技成果转化类金融产品的惠及面。

3.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利用

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创新。推动九鼎天元等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成都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开展合作,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定制式服务。引进和设立开展专利技术评估、许可转让、投资融资、项目孵化等业务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着力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规则、具备实务操作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打造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强与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合作,设立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武侯分中心,推动知识产权运营、转化。依托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高水平服务机构,开展专利导航,助力产业招商、企业发展。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贯彻落实《武侯区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14条措施》,构建从知识产权的申报、保护、培育、公共服务、执法监督、刑事犯罪行为打击等全方位法律保护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从源头到市场全产业链的法律服务。加快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深入推进武侯新城产业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创建,形成行政执法、司法保护、调解仲裁、社会监督“四轮驱动”保护模式,推动建立“反应快捷、协调高效、打击精准、保护有力”的知识产权执法监管新模式。积极发挥知识产权法院的作用,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

构建知识产权价值实现通道。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整合现有资源,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形成迅捷流动的产权交易通道,促进知识产权高端资源集聚,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优化武侯区知识产权投融资政策,鼓励银行、担保、保险等机构广泛参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开发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产品,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引入全方位的投融资机会。用好支持“武侯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子基金,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探索知识产权运营的新模式,拓宽知识产权产业化、资本化渠道。

(三)深化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新活力

紧扣武侯产业创新实际需求,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创新、深化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推进科技管理机制改革,充分激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力,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1.积极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创新

充分发挥国企的创新引导作用。整合国有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和创新资源,组建大型企业研究院、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联盟,加强与区内高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围绕功能区创新发展需求,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健全鼓励国有企业研发的考核制度,设立独立核算、免于增值考核、容错纠错的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区属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及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计划项目,结合项目特点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实施效率,一体化推进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成果转化。

持续加大国有资本的创新支持力度。鼓励武侯国投集团、运营公司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设立国有控股的创投企业,创新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投资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引进、企业并购重组等战略性项目。支持区内国企联合专业创投机构,围绕武侯区“3+1”产业功能区布局分别设立重大产业专项基金,重点围绕高端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金融等新兴产业领域,支持产业功能区重大项目建设和创新企业培育。鼓励国有企业申请国家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省市创新引领基金,重点支持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园等建设承接前端研究和后端产业化的开放式中试基地建设,加快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医美等前沿领域研发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打造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共同体

支持校企共推优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探索校企合资成立公司模式,支持区域平台公司与四川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实施重大项目和日常事务分权分级负责,实现高校优势资源同武侯发展需求协同耦合。强化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协同,支持四川大学、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北方激光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区内优质创新主体瞄准高校和科研院所产业化中试薄弱环节,共建承接前端研究和后端产业化的开放式中试基地,构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功能区”的校企协同创新成果转化链条,支撑高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研发成果产业化。

创新校地企合作机制。深化“政府+高校+园区”“政府+平台公司+高校”等校地合作模式,支持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川大技转集团等联合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联盟,打造校院企地利益共同体。谋划一批示范性校地企合作项目,加快推进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悦湖高端新材料转化基地、“磨子桥新经济”试验场等项目建设,促进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高校院所与川大智胜、纵横六合、川大华西药业等区内知名科技型企业共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创新概念验证中心、硬核科技“二次开发”平台等协同创新平台,共培应用型研究生等创新人才,共研产业关键技术。

鼓励高校院所深化职务科技权属改革。鼓励支持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区内高校院所深化“先确权、后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允许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按规定兼职创新、离岗创办企业,并取得合法报酬。支持探索健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容错纠错免责机制,高校院所领导班子成员及工作人员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中履行勤勉尽职义务,在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可免除追究其在科技成果定价、资产评估及成果赋权中的相关决策失误责任。

3.持续深化科研管理机制改革

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围绕高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补链强链固链”关键技术创新需求,凝练一批重大产业技术攻关项目,探索实施重大项目“揭榜挂帅”制度,整合优势科技资源集中攻关产业共性技术和企业关键技术。建立科研项目“包干制+负面清单制”,改革完善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模式,支持项目承担单位在建立完善科研诚信激励惩戒机制、经费使用不违反“负面清单”的前提下,自主使用科研经费,减少科研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各类评估、检查等活动。

优化科技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科技创新考评指标体系,推进分类考核和差异化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类园区、企业分类考核机制。支持改革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评价机制,把研发投入、创新绩效、服务产业企业、创办孵化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收益等作为重要考核评优指标。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推行基于同行评议和贡献评定的高层次人才评价,推动主要依据科技创新贡献度和影响力评价人才,探索高层次人才举荐办法。完善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机制,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构建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持续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

六、五大支撑工程

(一)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赋智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人才引聚力度,拓展人才开发渠道,强化完善武侯人才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着力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1.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优化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动态发布产业功能区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和人才地图,动员人力资源公司、行业协会、猎聘机构等多方力量紧扣医药健康、高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所需靶向引才。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招双引”,加强人才与资本、产业、园区的精准对接,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运用武侯高校校友会资源,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对接武侯产业需求,大力招引高精医美、高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精尖人才。

2.强化人才队伍培育

推动川大智胜、中蓝晨光等企业深度参与国家计划项目、省重点人才计划项目,培养高端新材料、高精医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重点学科带头人、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支持以专业学科建设育才模式,鼓励全国知名高校对接武侯主导产业设立研究院,培养一批应用型科技人才。创新青年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培育青年菁英队伍。

3.提升创新人才服务水平

健全“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叠加区内人才特色服务,开展人才服务“跨省通办”,完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系统集成“政务+创业+生活”的服务网络。依托“成都诸葛国际人才俱乐部1+N”服务平台,建强“多语种、专业化、国际化”人才服务专员队伍,持续打造一批品质高端、设施完善、氛围浓郁的国际化社区,高起点规划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化医院,加速国际创新人才汇聚。

(二)科技企业育苗成林工程

全面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构建“科技型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强化体系支撑能级,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增强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1.科技型初创企业成长

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深度参与产业链,鼓励中建环能、丽维家等创新型领军企业优先采购润哲经伟信息、菲博斯科技等本地科技型初创企业产业链配套产品,以“众研、众包、众筹”方式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深度参与产业链、创新链协作配套,鼓励科技型初创企业围绕领军企业核心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及服务,延伸引聚产业链上下游、供给链左右岸及其他专业化服务机构协同发展。加大“一企一策”定向扶持力度,根据初创型企业发展需求,分层分类制定专项政策,提供高品质科创空间、创投基金、场景验证、市场机会。

2.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

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瞄准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产业价值链高端,筛选一批“专精特新”、具有前沿创新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动态调整的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库,在创业服务、融资担保、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体系,支持启迪信息技术、禾润软件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内部研发平台、技术中心等,引进培育骨干创新团队,鼓励申请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支持迪安医学检验、点阵科技等科技型中小企业融入本地龙头企业创新链、供应链,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自主立项、先行投入开发“硬核科技”重大创新产品并实现本地配套。

3.树立高新技术企业标杆

做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建立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联合省市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和政策培训,组织专业服务机构跟踪服务,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质量,鼓励数之联、唐源电气等高新技术企业与川大、成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共同承担科技项目,扩大产能、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快速增长,成长为“专精特新”技术细分领域创新龙头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产品出口、在海外设立或并购研发公司(机构)、投资建立境外生产基地等方式开拓海外市场。

4.打造领军企业引领示范

加强领军企业集聚,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围绕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区域重点产业技术领域,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集聚国际高端要素、高技术含量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强化领军企业创新引领,支持华日通讯等领军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鼓励大企业建立开放式产业创新平台,畅通创新能力对接转化渠道,实现大中小企业之间多维度、多触点的创新能力共享、创新成果转化和品牌协同。鼓励力方数字、德芯数字等科技型领军企业自建中试、熟化基地等创新平台,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育等功能集成。引导领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领军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加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经费补贴等优惠政策宣传。

(三)科创空间样板示范工程

加快推动科创空间高质量发展,以高品质科创空间吸引创新资源集聚转化、推动产业发展动力更新,打造“科创空间+专业化运营队伍+创新创业载体+创新服务平台+科创基金”服务体系,将高品质科创空间打造为武侯的经济增长极和动力源。

1.提升科创空间资源导入能力

聚集研发创新平台,围绕产业功能区创新需求,支持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中日城市设计产业园等联合高校院所和企业在科创空间引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引聚科技创新资本,支持她妆美谷、中日城市设计产业园等引进国内外知名创投基金入驻,探索引进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项目,对接银行、创投、证券、信托等机构提供的创新型科技金融产品和投融资服务,为创业者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加强政策支持,针对科创空间招引企业、创新平台、创新团队和相关创新资源制定准入机制、动态调整机制和定向退出机制。

2.强化科创空间创新支撑功能

建设一批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科创空间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标准、共享实验室、小试中试车间、共享生产线等服务,增强科创空间“集聚、服务、撮合、孵化”功能,为科技企业、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从知识产权创造到转化运用、从技术研发到孵化加速、从融资服务到政府服务的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提升科创空间商务配套功能,聚焦创新主体需求,加快引进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科技金融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优化科创空间生活配套水平,布局建设绿道公园、街边绿道等生态场景,创建绿色低碳、生态宜人的“公园型”高品质科创空间。

3.完善科创空间运营管理机制

制定高品质科创空间发展规划和年度服务目标,提供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措施,协助科创空间内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成果转化、技术研发与服务、人才培养等业务。鼓励产业功能区按照国有、混合所有制、市场化等方式自行设立科创空间营运管理机构,鼓励采用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运作模式。组建支撑科创空间运营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团队,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科学的准入(退出)机制、规范的服务流程。提升科创空间专业服务水平,探索科创空间“一站式”供给,构建“初创-成长-成熟”企业全生命周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升创新链上游策源牵引和中下游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

(四)区域协同创新聚能工程

紧紧围绕武侯区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融入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加强与成德眉资重点区域协作,主动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创新资源,构筑科技创新开放协同发展新局面。

1.积极融入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

加强产业领域合作,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检验检测等核心领域,联合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行动,推进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协同加强生态圈协作和产业链合作,引导培育“头部引领、腰部支撑、链式互补”的产业发展共同体。强化创新资源协同,依托武侯区创新成果富集优势,联合成都科学城、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等合力探索在顶尖人才、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资本等方面的协同合作。构建科技创新联动推进机制,紧抓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战略机遇,面向“一核四区”科技创新重大工程、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点园区建设等方向,构建科技创新联动推进机制,在创新政策共享、创新资源共用、创新平台共建、创新活动共办、成本收益共担共享等方面先行先试。

2.加强与成德眉资重点区域协作

联合组建跨区域产业技术研究院,引导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川大智胜等有创新领先优势的高校、科研单位及企业牵头与德阳、眉山、资阳等地区相关机构联合组建跨区域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组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支持武侯与德阳高新区、眉山经济开发区等共同组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科技创新基地联盟等创新联盟平台,支持联盟成员广泛开展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合作与交流。推动创新资源流动共享,加强与德阳高新区、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的科研院所、研发团队及科技型企业的对接联系,支持区域内企业在园区建设、产销对接方面深化合作。建立科技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探索高端人才跨区域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共享机制,推动人才资格标准统一、评价统一、人才互认。

3.主动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创新资源

构建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与沙坪坝区建立“一对一”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强化在人才、企业、项目、产业等方面的双向合作。联合共建共享创新平台,以四川川大科技园为主要载体,联合重庆两江新区、沙坪坝区,共同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设施布局,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立足重庆大学城市设计等学科优势,主持中日城市设计产业园主动对接重新大学创新资源,依托中日城市设计中心,搭建集城市创意设计研发、展示、孵化为一体的服务平台,支撑设计产业发展,打造中日合作国际化样板。构建“飞地园区”管理运营模式,打破在招商引资资金投入、税收分成上的体制机制壁垒。

(五)硬核科技场景引领工程

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显示度的文旅应用新场景、赋能人民生活环境改善,为人民生活提供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绿色的生态环境。

1.打造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加快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区块链+政务服务”应用场景落地,基本实现政务服务“全程网办”和“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体验。依托大数据、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武侯智慧治理中心升级,推动公安、应急、社治、城管、交通等多部门治理信息的实时汇聚和开放共享,探索开发智能分析、风险预警、决策辅助和指挥调度等应用,实现城市问题及时发现、实时预警、动态跟踪、有效修正。整合天府市民云、社区智慧平台、APP等资源,完善智慧化便民服务功能。

2.打造健康生活应用场景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需求,充分发挥武侯区医卫机构的科研优势,积极对接并引入专注于口腔、妇幼、眼科、生殖辅助等方向的特色专科医疗机构,聚焦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鼓励专科医疗机构结合地方向骨科、肿瘤等技术要求更高的领域拓展布局,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推进支付平台与区人社局、华西医院等医疗机构、平安人寿等保险机构、以及医疗数据平台的合作,探索医疗数据、医保数据与支付的结合,实现线上预约和挂号、住院流程办理、诊间缴费、实时商保结算、电子病历查询、医疗账单查询等系列功能,全面提升就医效率。

2.打造生态环保应用场景

聚焦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以立体化、智能化监测技术研发为核心,构建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环境大气监测与源排放实时监管相协同的技术体系,形成融合空气质量监测网、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监管交办系统、决策分析系统的大气污染防控智慧平台。深入推进科技赋能“三治一增”工程,以智慧无界理念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以望江坊、音乐坊、天府芙蓉园等为承载,规划布局智慧绿道、智慧公园等场景,嵌入数字化、智能化、节能化基础设施,打造绿色低碳、清洁能源、智能运动等新技术“试验场”。

3.打造特色产业应用场景

加快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促进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悦湖高端新材料转化基地等园区转型升级。支持三国创意设计园等功能区围绕区域特色,发展数字电商、在线消费、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等新兴产业,打造特色产业优势区和高品质城市生活社区。依托她妆美谷创新资源,大力发展基于“AI+大数据”的智能营销场景,对消费者行为精准画像,实现商品个性化推荐、智能促销等营销决策。支持锦里、武侯祠等开展智慧景区建设试点工作,将全息投影、裸眼3D等智慧安全技术融入景区项目建设,导入场景再现、三维讲解、实景导航等游览服务,培育VR/AR交互娱乐、全景3D球幕等消费沉浸场景和智慧旅游体验场景。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组建“十四五”区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制定和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结合实际做好与本规划战略思路和主要目标的衔接,构建促进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机制。强化责任分工,加强规划任务的分解落实,将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列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中。

(二)落实要素保障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力度,完善财政对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力争全社会R&D投入达到预定目标值。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投资、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大自主创新产品的示范应用范围,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的统筹使用、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估体系,提高政府资金投入的有效性。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广实施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支持产业功能区、高品质科创空间、产业社区等空间载体建设,加强土地空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三)强化督导考评

建立责任明确、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层层分解,定期检测督导,完善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机制,科学评估武侯“十四五”科技创新绩效,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在推进实施本规划的同时,各委办局、街道、功能区制定并实施各自领域推进创新能力建设的工作方案,将相关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动态评估监测,在监测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科技创新最新进展和经济社会需求新变化,对规划指标和任务部署进行及时、动态调整。

(四)营造创新氛围

大力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建设,以信任为前提、以诚信为底线,健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联动全球知名传媒机构,全面宣传推广武侯创新创业软硬件环境,提升武侯显示度、知名度、影响力。加强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培训和普及,建立创新讲习所和创业训练营,宣传讲解创新创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对接。



附件:武侯区“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领域重大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简介

投资额

(亿元)

牵头单位

相关责任单位

项目状态

1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项目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项目,建设依托单位是四川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物制剂筛选、生物制剂制备、临床转化验证和支撑技术平台等4个转化研究系统平台。项目的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装备先进、高度综合集成和开放共享的生物治疗转化医学设施,提升生物治疗新产品、新治疗方案的临床前和临床评价研究水平,提高生物治疗临床转化效率。

8.9

——

——

在建

 

2

四川大学先进材料科研大楼项目

四川大学先进材料科研大楼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该项目于2019年被列为国家发改委重点项目库和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项目库项目。项目主要为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制造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提供科研实验用房。项目建成后,不仅有助于完善提升学校现有科研设施条件,及时缓解学校科研实验用房的紧缺现状,全面提升科研环境;还将为学校筹建世界高分子中心、先进高分子材料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建设一流学科,打造高水平国际研发平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7.4

音乐坊

望江路街道

在建

3

成都市武侯区中日城市设计产业中心项目

华润在武侯区设立项目公司开展中日城市设计产业中心人南城市更新项目,拟围绕中日文化交流、公园城市理念、国际商务地标等要素,打造集TOD中心站点、大型商业综合体、商务办公楼宇、国际交往会议中心、星级精品酒店及高端国际居住社区于一体的城市级活力新地标与产业发展高地。

10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玉林街道

已建

4

之盛煌公司食品生产及研发一化项目

项目依托武侯国投集团,在她妆美谷产业功能区建设项目厂房及总部大楼项目建筑面积10.9平方米。

100

她妆美谷产业功能区

武侯国投集团

已建

5

京东集团西南基地项目

项目建设京东集团西总部客服中心,研究院京东金融等电子商务产业相关设施及会议中心及配套设置,总建筑面积约25.7平方米

17

她妆美谷产业功能区

机投桥街道

已建

6

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项目

项目主要建设实验楼,包括科研成果转化用房、科研实验室用房等,建筑面积8平方米。

7.59

音乐坊

武侯国投集团

在建

7

.C8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

项目建设文化创意,建成后主要面向区域文化创意企业及创业团队提供企业孵化服务、其他服务等,建筑面积17.5平方米。

7.37

悦湖科技城

武侯国投集团

在建

8

悦湖产业新城

项目建设悦湖高端新材料转化基地,主要包括新材料研发中心、人才公寓产业办公用房等,总建筑面积约108平方米。

100

悦湖科技城

武侯国投集团

拟建

9

都市工业谷

项目建设都市工业产业圈,主要开展智能远抄表产品流量计产品研发测试、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新型传感技术、新型通信技术、流量计量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应用技术)市场推广和产品的研发

30

悦湖科技城

机投桥街道

拟建

10

深圳市普博科技有限公司西南总部项目

企业拟依托24亩工业用地、华西健康谷,在武侯区建设四川普博大健康产业园。

5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火车南站街道

已建

11

海伦堡西南总部及科分院城市有机更新项目

海伦堡拟参与科分院城市有机更新项目,通过旧建筑物活化利用、城市旧街区提升改造、重新合理规划新修建筑、导入与符合大健康理念的产业等推动武侯区科分院片区的城市形象升级,根据片区具体形象拟落位符合产业发展的1-2个独角兽企业,转化中科院旗下的科研成果,通过筑巢带龙引凤逐步形成未来医学成果转化中心,同时对科分院科学家住房品质提升,并配套海乐世界商业综合体,从而使得片区更具有活力,提升城市及片区文化内涵,活化重塑城市形象。

20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玉林街道

储备

12

张兴栋院士团队设立健康科技集团公司项目

张兴栋院士团队拟选址武侯落地国际领先生物材料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全生命周期医疗器械监管系统医疗器械监管培训中心”“院士工作站成都市重大装置平台等项目。

15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投促局、区卫健局、望江路街道

拟建

13

华西医院再生医学中心3D打印人工心脏项目

华西医院拟成立3D打印人工心脏研发中心,打造以 3D 打印人工心脏研发、生产和展示为一体的国际研发中心,并依托该项目建立华西医院再生医学产业园,与华西医院形成紧密的优势成果转化产业集群联合体。

5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投促局、区卫健局、玉林街道

拟建

14

华西第二医院妇幼健康科技公司项目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下属公司——四川华西妇幼健康科技公司拟在武侯区投资设立公司,用于研发、培训、科研成果转化等业务,脐带血、干细胞、免疫细胞的存储和应用等业务。

5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投促局、区卫健局、玉林街道

拟建

15

华西第四医院医养健康科技公司项目

华西第四医院拟投资设立医养健康科技公司,用于医疗技术开发、服务,医疗器械研发与销售,以及华西第四医院科研成果产业化等业务。

5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投促局、区卫健局、玉林街道

拟建

16

西部核医疗转化应用项目

华西医院、武侯区、中物院、核动力院、创新战略院、久远银海等成员单位共建核医疗创新中心和工程中心

待定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投促局、区卫健局

拟建

17

正大集团西南总部及人南大健康脉动天地项目

企业拟在武侯区选址建设高端城市综合体,并设立集团西南总部。

10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玉林街道

已建

18

江苏伯克生物精准治疗中心项目

江苏伯克生物拟在武侯区建立以成都为中心,辐射西南,面向全球的伯克精准治疗中心,以科研,产品展示和销售建立国际交流中心,成立产业投资基金,生物科技创新孵化中心等。拟参与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建设。

5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投促局、区卫健局、玉林街道

拟建

19

国药控股(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西南金融总部项目

国药控股拟在武侯区设立西南金融总部,从事融资租赁和保理业务。

5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国资和金融局、望江路街道

拟建

20

奥园集团西南总部项目

奥园集团拟在武侯区设立西南总部,布局城市更新、医疗美容、康养、教育、基金等业务。

5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商务局、区卫健局、火车南站街道

拟建

21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总部项目

鱼跃集团拟选址武侯建立西南总部,开展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3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商务局、区投促局、区卫健局、机投桥街道

拟建

22

点石金控集团有限公司医疗总部项目

点石金控拟在武侯投资30-40亿元打造医疗总部项目,具体为并购一家上市公司,设立肾病专科、肿瘤医院以及开展医疗教育培训。

3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投促局、区卫健局、火车南站街道

拟建

23

北京永泰生物制品公司建立区域细胞制备产业园项目

北京永泰生物制品公司拟选址武侯建立区域细胞制备产业园。

1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投促局、区卫健局、火车南站街道

拟建

24

朗姿医疗产业基金项目

企业拟与武侯发展集团联合设立医美产业基金,总金额10亿元。

1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卫健局、区国资和金融局、玉林街道

拟建

25

泛生子基因科技癌症筛查与精准医疗中心项目


企业拟选址武侯区投资设立癌症筛查与精准医疗中心,包括临床检验实验室、医疗器械生产车间、研发实验室、样本库和数据产出分析平台、早筛中心科技展厅等。

1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卫健局、玉林街道

拟建

26

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西部总部及疫苗中心项目

企业拟选址武侯区布局西部总部及疫苗中心,布局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以物联网网器产品为基础,针对血液安全场景、疫苗接种场景、生物样本库场景、药品及试剂场景等提供物联网生物科技解决方案。

1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投促局、区卫健局、望江路街道

拟建

27

原能细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销售及服务中心项目

原能细胞拟在蓉设立区域总部,作为销售及服务中心。拟建设自动化细胞存储设备生产制造基地,进行人体免疫细胞存储、细胞治疗、抗衰老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

1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卫健局、玉林街道

拟建

28

台湾杏泰医疗集团西南总部项目

台湾杏泰医疗集团拟设立西南总部项目,用于西南区域业务的投资运营,企业拟多点布局血液透析中心,以及与医院进行合作,协助打造国际级血透中心。

1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卫健局、火车南站街道

拟建

29

杭州恩氏基因设立西部基因存储及人体毒素检测总部项目

企业拟选址武侯区投资设立公司,用于人体个人基因组DNA保存等相关服务和产品开发,致力于全球最大的实物型基因保存专业机构建设,并提供基因检测以及生物信息解读后续增值服务。

5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卫健局、火车南站街道

拟建

30

云康集团西南总部暨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心项目

企业拟选址武侯区设立云康集团西南总部暨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心。云康集团已与武侯区在2018年签订过合作框架协议,但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项目一直搁置。现企业对投资计划进行调整并重启项目。

5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商务局、区投促局、区卫健局、机投桥街道

拟建

31

赛哲生物科技设立西部试剂研发总部项目

广州赛哲拟投资设立试剂研发西部总部项目,业务涉及高通量测序、实验服务、科研试剂和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包括分子生物学试剂、蛋白生物学试剂和细胞生物学试剂等,并为用户提供基因组学、细胞生物学、DNA组学等科研和临床诊断领域相关配套服务。

5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卫健局、火车南站街道

拟建

32

杭州华园控股有限公司拟设立医疗健康教育产业化中心项目

杭州华园控股有限公司拟在蓉设立医疗健康教育产业化中心及孵化平台项目,开展医疗健康教育产业的创新、孵化、运营与投资。布局医疗服务、创新孵化和健康教育三大业务板块,打造集医、康、养、研、孵、教为一体的医疗健康教育产业生态。

5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教育局、区投促局、区卫健局、玉林街道

拟建

33

片仔癀(漳州)医药有限公司大健康项目

片仔癀(漳州)医药有限公司目前的业务范围包括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化学药原料、抗生素制剂、生化药品、生物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制剂、医疗器械等,下一步将在各地布局相应业务,同时拟于武侯区在大健康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投促局、玉林街道

拟建

34

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健康养老项目

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拟在蓉布局健康养老项目,聚焦健康养老产业瓶颈与短板,通过在中心城区设立健康养老机构,引入欧洲、日本养老服务理念和国内外先进养老服务企业运营经验,以养老机构为基础,向社区、居家、旅居养老延伸。同时,探索医养结合、人才培训、信息化、设备研发制造、老年产品和老年文化等领域,打造以健康养老服务为核心、上下游联动的大健康产业链。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投促局、晋阳街道

拟建

35

北京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设立西部研发生产总部、市场服务总部项目

北京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拟在蓉设立西部研发生产总部、市场服务总部(推广、销售、售后、体验中心)、干细胞实验室等。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投促局、玉林街道

拟建

36

成都永安制药BCG疫苗研发中心项目

成都永安制药属于浦江辖区企业,目前拟在武侯布局BCG疫苗研发中心项目,后期疫苗生产线布局蒲江县。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投促局、火车南站街道

拟建

37

肇庆美兰特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研发和销售中心项目

公司拟在我区投资设立研发和销售中心,用于脑电图仪、全自动听诊器、康复设备的研究、开发、销售,同时建立与区内医疗机构的合作。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投促局、火车南站街道

拟建

38

欧陆集团

欧陆集团拟在蓉布局,开展生命科学、食品、环境等检测与实验室服务,并与武侯区在大健康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卫健局、火车南站街道

拟建

39

先声药业集团研发和销售中心项目

先声药业集团拟在武侯区设立研发和销售中心,并与武侯区在大健康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卫健局、火车南站街道

拟建

40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智慧运动健康创新中心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智慧运动健康创新中心项目、国体智慧体育健康软件开发平台科技部主动健康及老龄化应对重大专项示范项目、科技部主动健康及老龄化应对重大专项示范项目、主动健康服务中心项目等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卫健局、区文体旅局、火车南站街道

拟建

41

海西医药交易中心设立采购流通数字化交易平台项目

海西医药交易中心拟在蓉布局创新引领医药采购流通的数字化交易平台,为政府、医疗机构、连锁药店、医用耗材企业等提供赋能赋智服务,深耕医药集采,为各地建设并运营药械集采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交易、结算、支付和监管的在线一体化。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卫健局、玉林街道

拟建

42

锐捷网络西南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

企业拟选址武侯区设立具有结算功能的西南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落地后,将深耕医疗、教育等方面的5G数字化场景建设,并带动其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落户,同时吸引大量双一流高校及海外优秀人才聚集。

3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新经济局、望江路街道

拟建

43

超威集团设立新能源产业园项目

超威集团拟在武侯区设立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用于动力型铅酸蓄电池的研发与生产。

2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投促局、火车南站街道

拟建

44

深圳华灏机电有限公司拟落地都市工业项目

深圳华灏机电有限公司拟在武侯区投资落地都市工业项目,主要提供网络通讯设备、通信能源设备、光通信设备、存储服务器产品等的生产、加工、总装和测试服务。

10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玉林街道

拟建

45

北京天下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直播电商西部总部项目

北京天下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直播电商西部总部项目,用布局以辐射西南的电子商务业务。

5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商务局、火车南站街道

拟建

46

 四川享宇科技有限公司总部项目

四川享宇科技有限公司主体和项目公司拟由锦江区、高新区等区外、市外或省外迁入武侯,计划登陆A股市场,计划在2022年,最晚到2023 年将提交科创板IPO申请。

待定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投促局、区国资和金融局、武侯国投集团筹备组

、玉林街道

拟建

47

金科文旅西部运营总部项目

金科文旅西部运营总部项目,就文化旅游、新兴商业、康养社区等多个板块开展相关业务,结合国际国内顶尖的IP资源,开创多层级的产品线并引进到项目中,因地制宜,灵活搭配,根据城市所在区域及独有特色进行定制化产品打造,创造超越传统城市的未来综合体验区。

待定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文体旅局、火车南站街道

拟建

48

上海冠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子公司项目

上海冠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成都子公司项目。企业有意赴成都设立子公司,与当地版权部门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国家级版权创新产业基地,重点开展文化IP,如小说、形象设计、短视频、文创产品衍生品的版权业务

待定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委宣传部、望江路街道

拟建

49

虎牙直播地方站西南中心项目

虎牙直播地方站西南中心是虎牙公司全额投资设立,为虎牙直播平台全国战略中重要一环,落户成都后,将以四川为核心,辐射中国西南乃至西部,开展区域相关业务。

待定

华西医美健康城产业功能区

区商务局、雨林街道

拟建

50

四川国际文化人才港

娱文化传媒联合北京电影学院合作打造的集大型文化企业总部基地、中小型文化企业孵化平台、文化创意创业产业园、国际文化艺术人才定制中心为一体的文化创意创业综合体,有成都半小时演出半径星剧场多功能演播厅、中国西部音乐产学研基地、中国西部电影产业教育培训项目孵化基地、星直播基地等

已建

51

武侯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建设展示大厅、电子商务数据发布平台、电子商务孵化器等,提供电商人才培训、知识产权服务、金融顾问等中介服务,开展电子商务、大数据、文创等项目孵化培育,常年举办各类培训交流活动

已建

52

复星西南科创总部

拟选址原摩尔物流地块打造复星西南科创中心项目,复星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创新驱动的家庭消费产业集团,涉足健康、快乐、富足三大业务,为全球家庭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100

悦湖科技城

簇锦街道

在建

53

沃森生物创新研发中心

沃森生物拟在成都投资建设成都生物医药基地产业园,布局疫苗研发和生产,项目包括以公司成熟产品扩产为主的产业化基地、生物医药国际制剂中心和生物医药西部总部基地。

20

悦湖科技城

簇桥街道

在建

54

中电创智数字科技创享社区项目

中电创智拟投资建设中国电子数字科技创享社区,围绕电竞及数字科技产业,建设主题活力社区和数字科技产业高地,全面助力成都以电竞为核心,构建数字科技产业创新生态。项目内容包括电竞主题活力社区、数字科技产业基地。

30

悦湖科技城

簇桥街道

在建

55

上海胜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总部项目

胜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涉及智能建筑和航空两大领域业务,胜洁科技是以传统中央空调+互联网节能智能设备+健康被动式住房投资设计建造+合同能源管理等新业态为运营发展模式,从事涵盖设计研发、生产智造、销售安装、运行服务、投资管理等全生产链条的整体业务。

10

悦湖科技城

金花桥街道

在建

56

深圳普博区域总部项目

建设深圳普博高端医疗设备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具备生产、办公、业务管理等功能,深圳普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专业研发、生产、销售医疗设备于一体的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产品主要包括自主研发的BOARAY系列麻醉机、呼吸机、彩超、空压机以及中国总代理的经食道多普勒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

30

悦湖科技城

簇桥街道

在建

57

A8新媒体西南总部项目

企业拟选址武侯她妆美谷产业功能区,投资打依托电子商务为承载的新媒体产业园区。

悦湖科技城

拟建

58

 

同益股份高分子实验室及研发中心

拟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与我区展开合作,并拟计划先行成立销售平台公司,而后陆续将高分子实验室及部分研发中心迁往武侯,就高分子材料研发成果转化方面,通过政府层面与川大等科研机构进行深入合作。

6

悦湖科技城

华兴街道

拟建

59

东材科技新材料项目

依托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专业研发中心,围绕集成电路与芯片电子材料与制备技术、5G电子通讯材料与制备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制备技术三大领域展开基础科学与关键技术研究,重视成果的孵化、产业化,推进研发生产协同创新。

3.8

悦湖科技城

拟建

60

随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随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选址武侯区引入公司旗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板块区域总部

悦湖科技城

拟建

61

皓煊光电新材料创新中心项目

中心基于曹永革教授十几年来开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打造,定位为中试孵化平台,曹永革教授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透明陶瓷团队负责人,本项目力争将曹永革教授柔性新材料研究成果机械手项目实现产业转化。

3

悦湖科技城

拟建

62

上海杏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杏脉科技是一家医疗影像智能设备研发商,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2Link技术,主要为用户提供肺部产品Pro-Zero,具有对细小结节筛查、识别、随访追踪等功能,应用于癌症早期筛查,拟建医疗人工智能区域总部。

6

悦湖科技城

拟建

63

中科曙光城市云项目

拟与武侯区共建数字经济产业大数据中心、数字经济研究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云服务平台。

5

悦湖科技城

金花桥街道


64

四川省卫星资源中心项目

建设四川省卫星资源中心,其核心是建设四川省卫星数据中心,包括卫星通信数据、卫星导航数据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影像数据,将作为全省卫星资源的统一数据接口,可供军用和民用。

悦湖科技城

拟建

65

法国埃顿智慧城市项目

埃顿集团拟在埃顿达索F4.0创新中心项目落地后,以该中心为基础,集合埃顿集团能源板块,与功能区在园区智慧能源供给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打造智慧园区。

2

悦湖科技城

簇锦街道

拟建

66

亚中大健康电子商务供应链SLIP电子商务平台总部项目

占地面积约11.45亩,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亚中医疗投建体外诊断IVD与智慧供应链平台项目,包括IVD整体解决方案、区域检测中心、SLIP+研发。

1.43

悦湖科技城

规土部

在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